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要点1---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特征: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影响力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如何看待和影响他人。
它是一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比起社会学,它更侧重用试验方法研究个体;比起心理学,它更侧重个体之间如何看待和影响彼此。
要点2---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要素:(也是后面章节的内容)
1.社会思维: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和行为
2.社会影响:基因、文化与性别/从众与服从/说服/群体影响
3.社会关系:偏见:不喜欢他人/攻击:伤害他人/吸引与亲密:喜欢与爱他人/帮助行为
要点3:对他人行为和未来的判断客观吗?
人的社会行为不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它。客观现实虽然存在,但人观察时总会带着信念与价值观的有色眼镜。为了适应个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我们通常快速准确地解释他人的行为。
同时,我们判断未来事件的可能性取决于我们的记忆深刻程度。
这种直觉型判断方式很危险。
要点4:行为受什么的影响?
1.社会影响人的行为。(比如:不同文化对于事物的定义与解释。)
2.内在态度和性格倾向影响人的行为。
3.人的生物性也影响人的行为。(比如:睾酮会降低信任感,催产素提高信任感。)
要点5:社会心理学完全客观吗?
不是。
社会心理学家的价值观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巨大。
直接影响:影响研究课题的选择;社学心理学及本身多为自由主义者;社会心理学家的行为和研究本身也是研究对象。
间接影响:科学本身有主观性(即不同领域/文化的科学家解释世界的方式不同);心理学家给出美好生活的定义、对他人的建议、心理概念的理解是价值判断,很主观。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要点1: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人们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凭直觉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同时也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public mental slips)。(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个体会把责任推到配偶身上,而把功劳归结于自己。)
好处是,高估他人对自己关注度能激发自身的发展。
要点2: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我们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情绪总比实际情况表现得更明显。
要点3:自我的概念和内容
自我概念(self-concept)由自我图式(self-schemas)和可能自我(possible selves)组成。图式是个人组织自己所处世界的心理模板。
可能自我包括我们梦想中自己的样子和害怕成为的样子,因此可能自我对个人有激励作用。
要点4:决定自我概念的要素
1.基因
2.个人扮演的角色
3.社会同一性
4.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5.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6.他人的评价
7.所处的文化(比如,西方的个人主义使人相信强大的自我控制力能使生活富足,且人们更喜欢与能提升自尊的人作比较。而东方的集体主义使人多自我批评,很少肯定自己,很少使用“我”,且多与可促进自我改进的方式与人作比较。东方人多具有整体思维,多从人际关系和环境角度来思考。这种相互依赖型文化使人的生活目标不是为提升个体自我或独立,而是协调并支持所处的群体。)
要点5:自我认识的功能
1.解释个体的行为(但并不准确。比如,雨天忧郁症并非因为空虚,而是媒体的宣传。)
2. 预测个体的行为(但并不准确。比如规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即实际完成时间往往超出计划时间。要提高预测准确性,请多参考过去相似情境的行为。)
3. 预测个体的感受(但会错误或过度预测自己的反应。比如,影响偏差impact bias,即消极事件后会高估其消极的情绪影响。反之亦然。此外,免疫忽视现象immune neglect, 即人忽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速度和力量,比如合理化策略、看淡、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
要点6:自我分析的局限性
仔细研究与他人关系的过程会使个人更关注已经描述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并没有关系中其他因素重要。也就是说,人有双重态度系统(dual attitude system),即直觉的内隐态度和有意识的外线塔读不同。内隐态度就像老习惯,改变起来很缓慢。(比如法庭上的个人证言是不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