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生是什么?
看了一篇生物学的科普文章,上面介绍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在物种分化的过程中,并不是一旦物种成形就永久隔离。
相反,低等生物之间,高等生物之间,甚至高等与低等生物之间,都可以发生大规模基因交流。
例如,在人的基因组里有部分的DNA是病毒。一些病毒在跟人类祖先长久的斗争之后,被融为人类生命的一部分并起着特殊的作用。
这种错综复杂的基因交流表明,物种呈现的关系,不再是清晰分叉的树形状态,而是相互交叉融合的网状。
各种生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佛经中“众生”一词,正好说明生命的状态:众缘和合,生生灭灭。
众生一词,首先言众,众因缘和合而生。
任何事物,非独立、单一因素产生,当它存在着,又有着存在的方方面面。
整个世界,以及世界上每一个事物,都在这种复杂性,共存性,发展性当中。而每个人也一样。
由于我们都是众生,每一个“我”的身上流着祖先的血,同时也接受着周遭各种影响。
“我”是暂时的集合,相似相续,故而习以为常,产生一种稳定的错觉。分析推求,其实并没有一个恒定的、独立的、纯粹的“我”。
只这众生一词,越深入体会,越能明白解脱之道。
佛教的众生观,同时也是无我观,也是无常观和缘起论。
在心理治疗的学习中,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们,心理治疗的秘密就是把个人当作团体,把团体当作个人。
在治疗室里,治疗师面对一个来访者,就是在面对一群众生,面对着来访者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妻子儿女、朋友师长,面对着来访者的爱与恨、愿望与冲突、情感与理智,面对着来访者的过去、现在、未来,治疗师面对的从来不是单一的人、独立的人、纯粹的人、恒定的人。
较之日常生活,治疗室可以让更多的众生出来讲话,也让来访者听到这些声音,理解这些声音。
可以认为好的治疗师都是在向观世音菩萨学习——观听众生之音,理解众生的苦与求,从而调服众生超度众生。
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与咨询师一道,渐渐地领会、容纳、调和内心的复杂性、共存性与发展性。
而在这之前,他可能不自觉地被各种力量纠缠、撕裂、碾压,或者面对改变之时惊慌失措。
随着治疗的进行,来访者发展出内在的观世音能力。观世音菩萨不再是一个外在的雕像或者一种想象。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是一种昂贵的持续的形式,不会成为一般人的生活必需。
但有心人都可以认识自己。
从自己的心境中看到众生,从生活中看到众生,这是不受形式所限的。那位老师是一位佛教徒,他正是在实际工作中看众生看自己。
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性格、价值观,都在受着各种影响,例如家庭的、社会的。
就像我走上心理学之路,且跟宗教缘分深厚,跟自己来自医生家庭,家族中还有风水师算命先生等角色不无关系。
我在上级面前的紧张,也跟早年与父亲的相处模式有关。
各种重要的角色,一直都住在我们的心里悄悄地影响我们。
2
了知众生相,常生大心量
随着对众生的理解,会有更多的从容与大度。人是多面的、变化着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又各各不同。
我们对人不再有单一的、片面的期望,不再固守刻板的印象,不在一味地羡慕别人。
奥运冠军也是会输的,幸福的人也有自己的不幸,甜蜜的爱情也藏着苦恼,人设跟真实的个体之间往往不是等号。
随着对众生的理解,会看到众生与我如此不同,又如此一致,从而产生同理之心、慈悲之心。
众生存在的烦恼,也存在于我身上。
前些天,一位朋友指出了我的不对,当时马上感觉到自己有些许排斥。
好在自己知道了,原来闻过则喜不是容易的事。那么自己对人横加批评之时,也能理解对方的反抗情绪了。
了知众生与我无二,平等之心自然而起。傲慢与自卑可以慢慢松绑。
有次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师父,他感到了我的紧张,于是他说起自己的事。当年他去见他的师父,开始的时候也很紧张。
后来他想着:一堆肉面对另外一堆肉在那里,都是一副皮囊。于是就慢慢放松了。
一个佛教修行者,如果他不只是喊着“众生平等”的口号的话,他会观察自心,原来六道众生,地狱天堂都在心中。
从这个意义来讲,看自己即是看众生,度自己即是度众生。
《坛经》法语分享于此: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贪欲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贪欲。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销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
(文章仅代表作者的看法。凡涉及教义之探讨,仅供参考。作者亦鼓励读者亲自翻阅经典,与善知识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