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记第一次外出学习
补星期四(10-15)外出学习日志
上次有了第一次职后培训,这次迎来了体制内第一次外出学习。这里的外出学习指(自定义的)学校或者督学责任区、教育局给予的学习机会,学习地点通常发生在自己学校以外的地方的学习统称(自然不包括我自己的研究生学习和其他的自费学习)。这一次全校班主任被派出去邻镇几所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听说这是县委书记和教育局长点名夸赞的几所学校,所以我们校长带上了大部分行政和所有班主任去参观学习。
早上八点所有人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四辆车载着希望出发,开始了我们一天的学习之旅。走完了高速,走低速(乡道、县道、省道),一路颠簸一路弯,开过一座山又来一座山,我们也从三江的山里开出,又进了均坪的大山、龙潭的大山。回头看这些和我们一样属于乡镇级别的兄弟学校,确实有诸多值得我们学校去学习的,我们行政领导去学习的以及我们班主任学习的。那作为六年级班主任的我,此次学习收获颇多。
转了不知道多少个弯,被晃得七荤八素的我跟着大部队终于到达了均坪中心小学。路过拥堵喧哗的集市街道,拐弯进入了均坪中心校,刚好是上课时间,此刻的校园与外面集市的吵闹相比,甚是安静。大门进去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塑胶操场和跑道,被雨水洗刷过后显得格外的干净,右手边是教学楼,左边是行政楼,对面是学生宿舍。进门的右手边和教学楼的前面都是绿化带,留有雨滴的灌木和草丛也显得格外的精神与鲜绿。
同来的还有另外一所学校的几位老师,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样感受:这所大山里的学校真心不错。
首先,带领我们参加的是学生的宿舍楼,老旧的宿舍楼连楼梯都显得单薄些,我开玩笑说我们这么多人一起上去参观,会不会发生踩踏事故?同行的教导主任笑话我,说道“放心吧,都是有钢筋支撑着呢”。宿舍确实干净利落,没有像我们学校那样总感觉到处都是学生的东西,也许是这里更加通风,采光更好的缘故吧。接下来就到了教学楼,孩子们正在上课,看到教室里的小脑袋瓜们并没有因为我们浩浩荡荡的队伍被影响到,而都是在全神贯注地听课。经过几个教室,上课的都是年轻的老师,看他们上课的姿态都是精神饱满,饱含着青年教师的活力与激情。除此之外,第一让我诧异的是窗户外的雨伞,一把把整整齐齐地放在窗台上,像极了教室里头听话的孩子挺直腰板的造型。
正准备上楼,被楼道下图书角惊艳到了,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又拍,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陪同的领导告诉我们,楼道是最脏最乱的卫生死角,现在是化废为宝。心里为提出这个倡议的老师默默点个赞,简直太棒了,想象着午后阳光照射到楼道旁,不再是满布灰尘,一堆抱滚的孩子灰头灰脑地钻出来,而是各自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或坐或倚的干净的小圆脑袋,这真是一副美好的画面。
顺楼梯而上,迎来了第二个图书角,第二楼层全部是六年级,每个教室门口都有钉在墙壁上的简易图书架,
旁边有个收纳盒,装着各种体育器材,这些羽毛球拍、乒乓球拍、跳绳的绳索也是异常地听话,乖乖地整齐地躺在箱子里,等待下课小主人们的青睐。有个班级门口的图书架上放上了一盆紫色的小花,映衬着正在上课的男老师更加地意气风发。
参观完教学楼,均坪学校的校长带我们参观他一手操办的“少年宫”,少年宫的作品真的美极了,竟让我一时错乱:这些真的是出自乡村留守儿童们的作品?!
校长讲到了他当时坚持创办少年宫的初衷,当时多少人反对,现在终于初显成效。少年宫所呈现的是部分优秀作品,他们学校有十三个兴趣小组,都有专门的老师指导,我想那里的老师们也是异常的优秀吧。
确实接下来给我们分享的舒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在说这位舒老师之前,我不得不提她导演以及负责拍摄的“均坪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的宣传片”。
听介绍人说,这是每年新进老师必看的一个视频,在第一时间让新进老师了解到这里的风土民情,这里孩子们的学情背景。视频都是取自真实孩童们的真实故事,看到宣传片里那一双双眼睛,再次牵动着我的心,看到孩子们眼里的渴望,步入教师行业第三个年头的我,依旧忍不住鼻子发酸,眼眶湿润。
很感谢舒老师带来的作品,相信进入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会为片动容,为她钦佩。
影片分享完毕之后,就是舒老师带来的班级管理分享。刹一眼,舒老师白嫩干净,应该是名95后。但是不曾想她是刚休完产假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的一名宝妈,而且是自己申请主动当毕业班班主任,敬佩之意更深一层。舒老师分享着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
一,打造温情教室,主要是班级课程(舒老师设置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电影课程、爱的课程等等);二,参与彰显个性(主要是孩子们的自主化管理),这里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舒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策划班旗、班徽;
三,竞赛激发心灵(学习小组,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分别以小组组长的名字命名),在这里会有奖惩制度,班级管理细则,积分兑换,积累20次可以抽一次奖。奖项也是别出心裁,包括免作业券、免扣分券、拥抱一个等等。
看到舒老师做的这些细节感动又汗颜,自己做班主任第三个年头了,虽然舒老师做的这些我大部分都在我的班级实践着,然而我从没有像舒老师这样细致成文。很多常规光说,约成口头规定,但是并没有像书面细则这般具有系统性、可考察性。虽然每天都会针对自己的教学、孩子们的故事进行记录与反思,然而却从没有想过要把班级常规做成系统,我想这也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回去着手让自己班级的常规成文成系统。
想起刀哥的一句话,营造教室局部的春天,作为班主任,那我也从自己的一分三亩地开始,照一隅是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