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当今社会真是个人情社会。在维护人情关系中,重要的是要让感情流通起来,而直白显性的一种方式是:我结婚啦,欢迎你来祝福。
别人结婚你送礼金,本来是表达内心祝福的一种外在形式,现在却逐渐成为了一种甜蜜的负担。
朋友田田向我诉苦,说她这个月收到了六张请柬,面对这些红色炸弹,她的心五味杂陈。
第一张请柬,是田田的前同事结婚。之前田田和这同事虽共事三年,但仅属泛泛之交,之后也没有什么联系。
突然收到前同事的邀请,田田很有些吃惊:这礼金一送出,只怕菜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虽明确表示有事没法参加婚宴,但碍于情面,还是在微信上封了100元红包,发了一段祝福的话给对方。
田田心里有点不好意思,觉得随礼太少,显得有些寒碜。
第二张是科室领导二婚请柬。他嘴上说请办公事同事们随意吃个便饭,不用送礼金。
这种客套话听听就行,谁当真了就是傻瓜。最后大家商量着都送400,田田的钱包瞬间又瘦了一大截。
对于月薪并不高的田田来说,这真是割肉般的疼痛呀!但再痛这肉也得割,毕竟还得在人家手下讨生活呢。
第三张是多年的老同学阿玲的结婚请柬。
阿玲和田田在高中大学时都是好朋友,毕业之后也来往密切。虽然后来不在同一个城市,但她对田田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忙照顾。
田田结婚,阿玲当的伴娘,忙前忙后很是尽心。当初买房首付的钱不够,也是阿玲二话不说借给她的。
籍着这个机会,田田封了一个1000元的红包,以表达对阿玲深深的祝福和谢意。
这个红包是田田送得最心甘情愿的,她觉得和阿玲的情义相比,红包的份量显然太轻了。
还有两张请柬是两个亲戚结婚。田田想着当初自己结婚也请了别人,现在人家回请肯定得去呀。于是分别封了400块钱的红包,比当初他们送的各添了200元。
田田说现在物价都在涨,自己多少也应该给人家添礼金作为回礼。这两个红包,田田觉得没什么话说,该给。
面对最后一张田田就不开心了,这是老公的一个哥们结婚。
老公无意中说出自己结婚的时候邀请过这哥们,当时他俩关系还比较要好。
但不知为啥这人既没来也没随过礼金,当初还很纳闷呢。现在几年没有来往了却突然来请,该送多少呢?
田田一听就有点不高兴了,觉得自己当初邀请他,他不也没来嘛,现在他请我们,凭什么要去呀?
不去,也不送红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老公觉得田田太小气,不该这么计较。如果不去参加婚宴的话,也该随两百元的礼,毕竟曾经朋友一场。
为了送不送礼的问题,田田和老公吵了一架。尽管后来老公没有送出礼金给这位哥们,但田田心里还是不太舒服。
田田在电话里叹着气对我说:“对于月薪只有3000的我来说,很多请柬就是红色炸弹呀!
虽说老公也有近5000的月薪,但除去房贷车贷和必要的生活费,两个人的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除了祈祷不要生疮害病,就是不要再收到请柬了。
特别是像这样,集中在某个月收到几轮轰炸,真心扛不住呀!哎,我也明白,人情都要还,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在有些请柬只能是能躲就躲呗,只怪赚钱太少。”
田田的话让我感同身受,安慰了她一番,挂了电话后,我也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是呀,从什么时候开始,本该代表祝福的红包,怎么就变成人们的负担了呢?”
红包的分量在人们心中慢慢加重,性质也在逐渐演变,礼金的多少代表着心意的厚薄,它已然成了维护人情关系的必要手段。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都很大,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钱永远不够花,可礼金又不得不送。
这就造成“请柬与红包齐飞,脸色共青菜一色”的普遍现象。每个人都在收受礼金和送出礼金中无奈地循环着。
其实大家都累,无论收礼与送礼的人都在心底抱怨着,却似乎无可奈何。封红包送礼金,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却失去了它最初蕴含的意义。
现在也有人在送礼金这件事上想出了一些办法。
第一种方法“婚礼红条”,就是在红包中不附送礼金,只写上祝福的话并附上红色纸条一张:此条价值×××元,等我结婚时你可以使用。
第二种是,大家签订“互不送礼金”协议。比如大家都未婚,签订这个协议后约定彼此结婚时都互不送礼金,减少各自的负担,只送上祝福就可以。
第三种是,只送66元、88元或222元等数目不多,但寓含吉祥成双的小笔礼金,主要重在表达祝福的心意。
以上这些方法算比较新潮的,得到很多年轻人的认同,但执行时也仅限于关系要好的朋友中,并不具有普遍性。
红色炸弹甜蜜的负担,该如何卸载?目前来看,可能是个世纪难题,尚待人破解。
对于这个问题,朋友,你是如何想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