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生活在上海,有一次老爸带我去外滩“吹海风”。中午时分爸爸问:“想吃啥?”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泡面!”于是老爸在附近报刊亭买盒无辣味的红烧牛肉面借了开水,我俩就坐在台阶上,老爸一口一口的喂我直到我把面吃完。那应该是我记忆中第二次吃泡面,后来回到重庆,外婆更是溺爱,为了我大热天从集市扛回一箱子泡面几乎承包了我一个月的午餐。
高中毕业后和朋友一同去大连旅行,晚上住在海事大学女生宿舍里。逍遥一整天即使吃过晚饭也有那么些想吃夜宵的冲动,于是嘴馋的我一头钻进宿舍楼下的小超市寻找久违的泡面。“小鸡炖蘑菇“,“番茄炖牛腩”,原来除了家乡常有的“麻辣牛肉面”、“泡椒牛肉面”以外,泡面还有这么多口味,而且不止品种繁多连份量也有正常及超级大桶装之分,这在当时的家乡是没有的。我选好超大桶的“小鸡炖蘑菇”来到收银台付钱,旁边的电磁炉正煮着前面男生买的超级大桶牛肉面,煮熟的泡面被收银员用塑料袋装好递给男生,不过这项不太健康的服务需额外增收五毛钱。
从此至今,无论我去到哪个陌生的地方都会寻找当地口味的泡面一试究竟。家人朋友都奇怪:“北角,你好的不吃吃泡面干嘛?”我也总会给出同样的理由:“当地的泡面一般蕴藏着当地美食的灵感。欲知当下碟中味,泡面夫子报信来。”其实这只是一种旅途中的个人习惯罢了,虽然不太可靠,但也不失为一个行走的乐趣。
工作以后,泡面冷不丁成为了我应付正餐的常客。早餐不知道吃什么,泡面解决;午餐偶尔被工作耽搁,泡面对付;晚餐有时候懒得亲手做,泡面相随。不过我会在夜晚泡面大餐里加上蔬菜叶、西红柿和荷包蛋,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日子也要好好过。
想起来现在泡面的口味可比我童年时代的味道“风情万种”得多,但同一种风味的泡面比起小时候却少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哪怕我学外婆在面里加一小勺子芝麻香油也没有了当时的滋味,反而还有一些些让人难以下咽。不过也没什么的,时代在变,人也在变,更何况是一碗小小的泡面。
“北角,想吃点儿什么?”
“我不知道。”
“那就来碗泡椒牛肉面吧?!”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