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讲的是不评判,不越位。
今天学第二章,“最有效的协助方式是倾听。”
不止是我,身边人一度认为这是最无效的方式。
而命令,说教,建议,争论,批评,夸奖,谩骂,分析,安慰,追问,回避,这些我们常用的方式,反而都是无效协助,成为了沟通的绊脚石。
上面那些最熟悉的沟通方式,让我们把情绪压回内在。内心不认同感只能随着年纪增长去自我消弭。
我可真擅长说教,说多了就成了唠叨,就成了中国式老母亲。用倾听来替代,对我而言是一种连根拔起。好在这有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否则没被认真倾听过的人,并不确定是否懂得如何倾听别人。
倾听分为基本倾听和积极倾听。
基本倾听是简单应答,哦嗯好的。
积极倾听是导引情绪出来。看见孩子为没考好而郁闷,同理孩子此刻的感受。把自己感受到的信息反馈给孩子:“考试让你感到很沮丧。”这个过程可以反复循环。如果同理正确,孩子会愿意表达更多想法和感受。就像剥洋葱一样,一直剥到内心。孩子可以自己找到解决方案。如果同理不够准确 ,孩子也愿意纠正,因为他们体会到的是允许和信任。最重要的是,无论说什么都不会被否定和评判。
12年去美国,觉得那边的人特别慢。做什么事都特不着急。不靠谱的那种慢。P.E.T是美国心理学博士戈登在1962年创建的,盛行至今已60年。所以,在父母效能上,中美差了两代人。经济差缩小了,内心需求才允许被看见。
真的什么都不需要做?只倾听就够了?
美国老百姓就是这种感觉。无论说什么,你都不会被否定和评判。
即使外人否定和评判他,他也没有感觉,因为不关他事。
如果不学PET,我不知道,我们的利钝用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