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联想与想象式审美阅读                        ——《秋歌——给暖暖》课堂实录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内容摘要:

  《秋歌——给暖暖》一课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联想和想象为能力目标,对诗歌进行审美阅读。课中四次学习任务力主一步步达到言语建构,完成现代诗歌的审美。从学生朗读初感诗意到引导学生“冷意境”铺开赏析,从对诗歌“暖”的反转认识到最后进行诗歌创作。教学紧紧围绕联想与想象,对诗歌的“冷”与“暖”进行深刻赏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审美进而结合自我生活体验运用联想与想象进行我心中的“暖暖”的诗歌创作。

                      第一板块  【荣誉档案】

  《秋歌——给暖暖》一课于2018年3月12日,在“重庆市第六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高中组决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

                      第二板块    【获奖课例】 

【获奖课例之课堂实录】

秋歌

    ——给暖暖

痖弦

  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汪飞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与联想,去发现诗歌之美。

教学重点:四个任务:

1.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把对这首诗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说出来。

2.“张其意”:选择一句或两句诗行,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冷意境”赏析。

3.“思其心”:结合助推资料,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结尾几句,实现了这种“暖覆盖了冷”的反转。

4.诗意表达:用联想和想象创造三四行诗,书写我心中的“暖暖”。

教学难点:

想象与联想的深入展开——“设身处地”地联想与想象。

[课例实录]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接触的,是一种被称为最美的文学样式——诗歌。诗歌怎么阅读呢?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就说其实读诗和写诗的秘诀是一致的。秘诀就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投影展示:“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唐)王昌龄《诗格》】

“张”就是展开、表达,“意”就是意境、意蕴,也就是说读诗歌要展开诗歌的意境(板书:张其意)。“思”呢,就是揣摩、想象、联想;“心”就是诗人的内心。告诉我们读诗还要揣摩诗人的内心(板书:思其心),这样才能得到诗歌的真蕴。

也就是说,面对一首诗,尤其是一首有意境的诗歌,我们要设身处地去想象、联想、揣摩(板书:设身处地——想象、联想),方能悟得妙处,受到启发,得其长进。下面,就让我们试着“设身处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去走进这首丰富且优美的诗歌。 

一、诵读——初感诗意

    师:我们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诗歌。大家在听的时候,注意完成一个任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把你对这首诗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说出来。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

    (生1朗诵诗歌。)

师: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感谢这位同学。

    (生鼓掌。)

师:大家对这首诗的初阅读感受是什么呢?我们以开火车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从你开始。

生1:诗中的秋天给人一种凄惨的感受。

      (师板书:凄惨)

生2:他写了很多秋天的风景,写了秋的悲意,但同时也给我带来了美的感受。

      (师板书:悲、美)

生3:我读到了秋天的一种怀念,以及对美好的念想,可能还有对以往事物的追忆但又不得。

      师: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好,请你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3:无奈。

    (师板书:无奈)

    生4:我感受到了秋的忧伤、凄凉。

    师:同学们都抓住了秋天的萧瑟、凄凉、忧伤的特点,但这首诗的题目叫《秋歌》,歌是什么意思?

    生:(齐答)歌颂、赞美。

    师:哦。那凄凉、哀伤的秋天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呢?这不是文不对题吗?

    生5:我对这首诗的感受是冷暖交替。虽然看似凄凉,但是读到最后却有一种对温暖和美好的期待。

    师:同学们谈的感受,很有意味,同时,我以为也很切合作者的本意。其实,这首诗的本意是什么,痖弦本人早就用一句话道破了“天机”:【投影展示:“这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痖弦。】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这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

    师:大家刚才谈的初步感受,凄惨、悲、美、忧伤都扣了这里面的一个关键词……

生:“冷”

师:对。也有同学说到“冷暖交替”看到了“暖”,所以扣住了……

生:“取暖”。

(师板书:够冷、取暖)

    师:那么,问题来了。诗人说“这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在诗中,要究其意境的话,这世界到底有多冷呢?

    二、这世界有多冷——走进诗歌意蕴的第一面

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思考,什么叫“冷”?告诉我,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是“冷”。

生1:人与人之间人心的冷,人情的淡漠是冷。

    师:对,这是人情的冷,人心的冷,那大自然有没有冷?

    生2:冬天下雪时候,自然界万物萧条,一片寒寂的冷。

师:这位同学看到的是景物的衰败之冷。同学们,其实世界上的冷,有很多种可能:比如景物的哀败是冷,人情的淡漠是冷;凄婉是冷,寂静是冷,离别和孤单是冷,思念是冷,命运多舛是冷,家国残破也是冷,凡此种种,都可能出现在文学中出现,当然只要你愿意去想象,也都能在这首诗中看到。因此,如果我们能“张其意”,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深入到他的每一个意境中去的话,我们是能够体会到这种透彻骨髓的冰度的。好,任务就来了。

    【投影展示:任务二:“张其意”(铺开诗歌中的“冷意境”)——选择一句或两句诗行,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行“冷意境”赏析,形成一段话。

要求:1.抓住一句或两句原诗,展开合理想象或联想,进行意境赏析。(可参照例句)2.赏析时结合助推资料,对助推资料进行化用(或活用,或引用)。】

    师:老师给一个示例,大家可以效仿,进行“冷意境”的“张其意”的赏析。请同学们齐读“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一句的赏析:

【投影展示:这一行诗,冷到了骨头里。

首先,选择的意象就很冷。“落叶”这个意象,本身就是一种景物之冷、心境之冷——会让人想起树叶衰败、凋零、枯黄之态,浮现出萧瑟、悲凉的秋天之貌。

其次,本行诗中各种词语的叠加,把这种冷推上了一次比一次深的程度,产生了层层加深的张力。先是,句子的主干“落叶颤抖”,就很有画面感:让人联想到秋天,枯黄的树叶,被秋风吹得不断飘飞,不停打转,那种瑟瑟和无助。而加上“完成”和“最后”两词后,成了“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更有过程感、毁灭感,让人产生如下画面:树叶慢慢从树枝上掉落,被风吹到空中,不断地打着旋,飘零、下落,最后还是无奈地掉到了地上,停止了最后的挣扎,完成了最后的颤栗。这是多么凄惨、无奈的场景!】

师:现在请同学们提笔,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总之写下你心中那份对诗歌最动人的感觉。

生:(进行“张其意”的赏析写作。)

生1:我赏析的句子是“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七月的砧声远了。”初秋时那紫色美丽的花朵,被霜露打湿后变得苍白,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澄澈而冰冷的湖面,仿佛不曾来过。就像游子的一生,始终无法回归故土,回归大陆。只能怀念当年七月分别时,家人为自己捣衣时那亲切的声音和呼唤。

    师:你觉得刚才那位同学的赏析亮点在什么地方?

生2:她抓住了荻花色彩变化为苍白,以及消失在冰冷的深蓝湖面。这些冷色调的画面就给人以景物衰败之冷,生命逝去之冷。另外她想象到游子的那个画面也很感人。

师:你点评的很好!诗歌往往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生3:我赏析的句子也是“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我与她的想法是不一样的。荻花让我想起了“枫叶荻花秋瑟瑟”,荻花就给人一种离别的感伤。还有诗人没有写湖泊,是湖沼,就让我想到沼泽,就会产生一种慢慢被吞噬的感觉,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助。蓝睛,却给人一种又很美的感受。

    师:通过我们的想象,我们一步步在逼近诗歌所呈现的画面,你关于湖沼的想象和解读很别致。谢谢!

生:(鼓掌)

    生4:我选择的句子是“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写他们美丽的十四行了。”我认为雁子本身就是秋天的代表意象,就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远方之人不能归家的思念,不再一词可以看出其凄惨和悲凉。辽夐给我们一种辽阔、缥缈的感受。

  师:你刚才的分析很好,你是从联想的方式出发,你能不能想象一个恰当的画面来表达?

  生4:这种感受就像一个人在一片广袤的沙漠,看着天空,却不能回家,凄凉、惨痛的意境,此时天空只有乌黑一片,其他什么都没有。

  师:很好,这就让我想到了海子的一句诗。“天空一无所有,为何还要给我安慰”

  生:(鼓掌。)

  生5:我找的是“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我抓的意象是“琴韵”。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琴会友。这就不得不说伯牙与子期,但最终是一个悲剧。给我的画面感就是也许在很多年之后,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不复鼓。”可能就是子期死后,伯牙为了纪念他,在坟前为子期弹奏他人生中最后一支曲子。就摔破了琴,于是有了破碎一词。这还让我想到了一句诗“水清出白雪,颖曲发阳春”表达的意思就是没有人再等我了,鲁迅先生曾说过,“人生在世,得一知己足矣。”所以歌人的琴韵是破碎的。

  生:(鼓掌)

师:你实在是博学,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谢谢!

生6:我选择的是“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马蹄由铁铸成,自然让人想到冰冷与刺骨,而落花本就是生命消逝的象征,是一种景物与心灵的双重寒冷。让人不禁想到路边盛开殆尽的花丛,枯萎而倒匐的样子。而落花被闪烁着寒光的马蹄践踏,残损的,颜色微微泛黄的花瓣,只有被压成泥的残骸,怎不让人感到凄凉。

  师:你想到了马蹄的冰冷。很厉害,我们还学过一句诗“铁马冰河入梦来”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7:我看到了侵略者冰冷的铁蹄践踏之后,一路只剩下被碾压成泥的菊花。落花让人想到战后的国家,残破、凋敝、一片狼藉。在南国小小的山径,则更让人想到,连最偏僻的山径都遭此破坏,那国都、城市更是一片凋敝。

师:诗歌从来都是多解的。郑愁予的《错误》中“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马蹄是一个孤独、寥寞的游子。而他身后“零落成泥碾作尘”的落花则是牵挂他的女子。我们仿佛看到美丽的容颜如花朵一样在等待中凋落、残败。这也让我想起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你终于无视的走过,朋友啊。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生:(鼓掌)

师:诗人正是用这一个个寒冷的意境,构成了一个个无比酷烈的、宇宙荒寒的意境群。这一群又一群的意境,确实够冷的了。可是,先前我们说了,诗人写本诗,不仅要写“够冷”,还要写什么?

生:(齐答)“取暖”。

师:“取暖”最集中的句子在哪几句?大家大声读出来。

生:(齐读)【投影展示:“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暖暖,只留下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

师:读了这几句,你觉得这首诗主要是在写暖,还是写冷?

生:(齐答)写暖。

师:有诗歌评论家说:“结尾几句,消解了全篇的冷意,完成了诗蕴的反转,暖覆盖了冷,让诗歌有了灼热的温度。”(投影展示)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探究。

三、如何取暖——走进诗歌意蕴的第二面(ppT)

师:我们来分小组讨论这个问题。【(投影展示)任务三:思考(思其心):结合助推资料,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结尾几句,实现了这种“暖覆盖了冷”的反转的。

要求:1.选择好角度,用你最好的学养说话。可以从写作方法的角度,也可以从作品表达效果、作者写作意图、读者的心理感受等等角度谈这种反转。2.语言须有适当的画面感(善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引用、化用、活用助推资料的句子或词语,让你的语言闪闪发亮。】

生:(小组讨论。)

生1:我是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的,他用前面几节诗来极力铺垫一种冷的感觉,才给后面的暖营造出一个极有冲击力的画面。举个例子,就是冬天,寒风凛凛,万物萧瑟的时候,漫天大雪,忽然,雪停下来了,一束暖阳照了下来,就会给你一种内心极富希望的感觉。

师:你的想象很有画面。就是这样,我们用画面来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表达。

生2:我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说。作者前面通过各种冷的意象,营造一种冷的感受,这个冷就是对现实的揭露,然后在诗歌的最后两节转向对暖的描写,这个暖指的就是作者对美好的生活和理想的期待。

师:很好,可不可以用画面来表达一下?

生2:这种暖在秋天是硕果累累,挂花飘香,更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所以秋其实并不是全是凄凉,也有一种希望和暖在里面。

师:你看到了秋天的冷也看到了秋天的暖,可以说这是冷暖交替的《秋歌》。

生3:看到最后两句,我想起了一位作家妻子的评价,她说到:丈夫的缺点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但是他只有一个优点,这个优点就像太阳。太阳出来的时候世界肯定就温暖,前面三节就是极力铺垫这个暖,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最后两句说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都留下了。就像太阳一出现,这个世界的黑暗和寒冷就被阳光全部掩盖掉一样。

生:(鼓掌。)

  生4:我主要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谈。暖暖的量词用的是“一个”,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个暖暖并不是具体代表什么,有可能是一种情感、一种理想。这种感觉就像你一个人在外地过年,突然收到包裹打开一看全是家里的各种年货。这也是一种暖;再比如,就像你在外面淋得像落汤鸡一样,好不容易回到家了,看到厨房里那一束橘黄色的暖光,那也是一种暖。所以我更倾向于这暖代表着世间很多事物带给我们的美,带给我们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

  师:你的这种解读有一种诗不达诂的美学精神。诗歌有很多种解读,有你的生活经验的参与,这就是你的诗了。

  四、魔力想象,诗意表达

  师:同学们的表达越来越趋向于诗歌的表达,那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启发。能根据你的启发,将你心中的“暖暖”,用富有语言魅力的诗句表达出来吗?【(投影展示)魔力想象,诗意表达。要求:1.写三四行诗。2.有意象。示例1:旧巷里溅起的足音如心跳/拂开江南的烟雨/在纯蓝的夜,满月的你渐渐明亮/ 我的暖暖/  示例2:暖暖是坐在田野中央写下的一首诗/轻盈  透明/让你双腋鼓满清风】

生:(自主写作。)

师:接下来,我们自己来朗诵一下自己的诗歌。

生1:冬天的白雪/忽来如急雨熄灭了我的心/在纯黑如翻墨的夜中/你送来一丝暖意/让我的双眼重现光明/

师:我想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2:我特别喜欢他这一句:在纯黑如翻墨的夜中。如翻墨的夜,比喻非常的新奇,给人非常绝望的感受。最后的光明又能让人立马想到很暖,很切题。

  生:(鼓掌。)

生3:借雪花一会臂膀/让浪漫哭湿你的衣裳/借太阳一个拥抱/让热情点燃我的理想/

师:这位同学的诗歌让我想到了北岛的一句诗,我想把这句诗送给青春的你们:在黑暗的尽头,总有一个太阳扶你站起来。(下课铃响。)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诗歌,从赏析到创作,最后我还想送大家一句话,作为课堂的结束语,那就是别林斯基所说的“哲学家以三段论说话,诗人则以形象和图画说话”。下课。

板书:

    张其意\                      /够冷(张其义)   

            设身处地——想象、联想

    思其心/                      \取暖(反转—思其心)

【获奖课例之执教感言】

巧妙点拨,课堂生花的艺术

             

璧山中学 汪飞

    学生课堂的热情,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需要教师去点燃的。执教《秋歌——给暖暖》一课,体会最深的就是如何将课堂通过点拨一步步引向高潮,让课堂真正沸腾起来。

一、巧妙追问激发学生生成

本课主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一个能力点(联想与想象)来训练和激发学生。问题的设计首先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思维,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当然课堂也离不开现场的巧妙追问。比如学生看到了马蹄这个意象本身的寒冷,教师这个时候就追问“我们还学过“铁马冰河入梦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马上产生了联想,转换了思路,对诗歌也有了新的发现。

二、点拨要围绕课堂能力点进行

点拨语的妙处还在于紧紧围绕课堂想提升学生的点上进行。本节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于是课堂中的点拨语言常是这样的。“你能不能用你想象的一个画面来表达?”“他的语言很精彩,很有想象力,你能不能说说亮点在哪?”“抓住这位同学想象的画面,让我想起谁的一句诗。”“产生了什么联想?”等等。

    三、抓住课堂的意外处进行点拨

  这节课有几处学生回答的意外处,是教师不曾准备的。而对于这些意外教师如果真正把握就会成为课堂的新的生成点和精彩点。学生谈朗读初感受的时候,大多抓住了秋天的萧瑟、凄凉,没有关注到诗歌暖的一面,这和我的设计是有出入的,这时候就问学生题目中“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歌颂、赞美”,立马追问“如此萧瑟的秋天,有什么值得赞美”。于是下一个学生就谈到了这首诗的冷暖交替。还有,当学生谈到对“冷”的理解时,学生大多关注的是人心的冷,人情的冷。教师点拨追问“大自然有没有冷”。学生的思维马上进入另一层面。

      四、教师课堂点拨课前准备

有人说课堂的点拨是随性而为,是临场功夫,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我赞成,但我更认为优质课堂一定是精心准备的随意而为。在这一课的准备中,我认识到点拨的重要性,并且一步步学习如何点拨学生,如何让自己助推学生进行审美。而反思这个过程关键还是课前准备的充分。上这一课,主要采用以诗解诗的方式。于是大量收集诗歌知识,增强课堂教学储备,成为了课前教师非常重要之事。海子、北岛、食指、席慕蓉等诗人的诗作,课前达到如数家珍,应用自如。还有哲学、美学、诗学等知识的储备让课堂充满文化味和较高的学养。

总之一堂课教师的点拨,我以为应该做到几点:1.引导学生达到我的课堂能力训练目标。2.三言两语让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3.教师的评价不在于显示自己的才学,关键在于帮助学生获得提高。只有不断的提升教师点拨的艺术,才能让学生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

(汪飞 中级教师,通联:重庆市璧山中学校 邮编:402760

电话:13635432223,286074594@qq.com)

第三板块  【专家点评】

语言建构,是植物般“慎重生长”的过程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钱金涛

【内容摘要】汪飞《秋歌》一课,真正体现了语言建构的特质:自然建构、主动建构、自我建构。

【 关键词 】自然建构  主动建构  自我建构

    2018年3月12日,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时值重庆市第六届高中语文比赛,汪飞老师执教《秋歌》一课,课堂层层推进,精彩连连,全场沸腾,20位评委同时打出了本届比赛最高分。对于这堂引起大家赞誉的课,我的评价是:一堂真正的语言建构课!

一、语言建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

新课标修订稿出台以来,语文界十分热视“语言建构”。“语言建构”这四个字,也成了当今各地语文建设的重头戏。然而,语言建构落实到课堂实践上,要真正做好,显得特别艰难。许多“优秀课”,课堂达到了“启发”、“点醒”的效果,更好一点的是达到了“震撼”的效果,就以为完成了“语言建构”。殊不知,“语言建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

纪伯伦在《先知•自知》中说:“灵魂并非直线前进的。”(《纪伯伦诗选》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P22)——它需要随时停下来,它需要漫步,它需要思考,静默地思考——像芦苇一样,生长是一个在水中,慢慢慢慢绽放茎叶的过程。

语言建构就是这样一个植物般“慎重生长”的过程!不能仅止步于学生受到了“启发”“点醒 ”“震撼”,还应更进一步。语言建构,强调“生长”,而非单纯的启发——启发可能仅是生长的起点。按“建构主义”认知来讲,生长应有一个“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的渐进过程,要一点一点慢慢生长起来。

汪飞这堂课,就是这样一个慢慢生长、一步步建构的过程——整堂课,要建构起的“图式”是“发现诗歌之美”,汪飞设计了三个“一以贯之”的环节来实现:首先,用想像和联想进入《秋歌》的“冷意境”,去发现美;接着,用想像和联想进入《秋歌》的“暖意境”——“暖怎样覆盖冷的”,去发现美;最后,借鉴《秋歌》的诗句,用想像和联想写一段话,去抒写美。

可以说,“想像和联想”不仅仅是一个给了学生“启示和感触”的“碰触点”,而是这堂课的主轴,反反复复围绕之,一步步让学生建构起如何用想像和联想进行发现美的“图式”。

      二、语言“建构”,要用好三种手段

      汪飞的《秋歌》一课,语言建构效果好,还在于用好了三种建构手段。

(一)自然建构——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

痖弦说:“这世界够冷,让我们用彼此的体温取暖。”那么,《秋歌》一课,是如何体现这一文学主张的呢?汪飞老师让学生深入到“冷”“暖”意境中,在具体探索和发现本诗歌的意境美中,去理解和深味这一文学主张。此处没有教师的强行贯注,也没有诗论式的“僵化赏析”,语言意识和语言素养,在探索和发现中自然建构了起来。

(二)主动建构——在学生“动起来”中建构

    诚如纪伯伦在谈论教育时所说:“音乐家能为你们唱出响彻四方的旋律,但却无法赋予你们捕捉这旋律的耳朵,或回应这旋律的歌喉。”(《纪伯伦诗选•教育》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P23)语言建构,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从而完成语言的“生长”。汪飞《秋歌》一课,三个环节中,都要求学生动起来。其中第二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结合诗歌与链接资料,分析是如何用“暖”覆盖“冷”的,资料量大,主动性要求强;从当天的课堂实情来看,由于各种铺垫设计得科学,学生主动建构的效果十分好,让人敬佩。

(三)“自我”建构 ——与“我”相联中建构

“自我”建构,强调所建“图式”须与己相联,即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汪飞的《秋歌》一课,尤其是第三个环节“写美”一段,深合“联系自我——深化思考——‘自我’建构 ”之韵,学生所写所说内容,皆为含“我”之语,真实优美,建构高效。

总之,语言建构是一种生长,其中的特质、节奏、手段,都有强化研究的必需,汪飞《秋歌》一课,在这些方面能引起我们很多深层思考。

(钱金涛,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手机:18602363321,邮箱:cqywqjt@163.com)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63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27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221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74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57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1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5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18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46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3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5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8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58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14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