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这句名言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犹如当头棒喝,大梦初醒。是啊,自己走过了那么多时光,回首去看,发现自己过得浑浑噩噩,好像被什么裹挟而去,转眼数年!
苏格拉底提醒我们,思考自己每一个状态,用哲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我的印象里“哲学”这门学科是非常枯燥无聊的。哲学类的书籍根本不会碰,谁没事会去看一帮“疯子”的疯言疯语呢?那样做不也成了一个“疯子”吗?但最近还真看了一本关于“哲学”的书,发现了很多“疯子”其实脑洞很大,有意思的很!
这本书叫《橘子不是橘色的》,光听这个名字就觉得可笑,橘子怎么可能不是橘色的?脑洞够大吧,看过这本书,才发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现象,都可以是哲学家研究的问题。
书的作者是加里.海顿,是一位哲学知识普及者,同时也是一位记者,长期为英国《泰晤士报》撰写专栏。
他出版的这本《橘子不是橘色的》包括四十三个章节,从逻辑、政治、伦理、心理等方面入手,为大家讲述了哲学家们有意思的哲学思考,当然作为一名哲学硕士加里.海顿也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说对世界的认识,我们都知道有物质构成说,有唯心说,在本书中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世界3”这个概念,这位哲学家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世界1、2、3。世界1是物质,世界2是心智,世界3就是我们心智的产物,像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等等。
按理论提出者的模式来看,还真是那么个道理。我的大脑跟着这篇文章,做了一下广播操,这脑洞比较开阔!
回到书名《橘子不是橘色的》,这是本书中的一篇关于物体第一属性,第二属性的文章。颜色是物体的第二属性,不是物体的自身属性,是物体与接受者相互作用的属性,所以只能说“橘子看上去是橘色的”。
看到这儿真觉得烧脑,一个橘子,是橘色的怎么样,不是橘色的又怎么样,作为一个水果,它能吃就行了,还非得第一属性第二属性的定义,讲讲人话行不行?
但是当我拿起一个橘子要吃时,马上想到有个哲学家说过“橘子不是橘色的”,我看到的橘色是橘子与我相互作用的结果,我要品尝的也是它第二属性。哈哈,哭哭脸,吃个橘子还得想想哲学,也是疯了吧!
说了这么多《橘子不是橘色的》这本书的不好,它有没有一些好处呢?
如上文,吃个橘子想想哲学家的思考,想想橘子的属性,这是不是就是苏格拉底说的审视生活呢?
在我这个哲学小白来看,是的!
哲学这个东西虽然高深莫测,但哪个思想学说不是由生活中的小小现象而来?哲学家经过深入地思考,反复论证,以证实自己学说的正确性。他们的论证过程充满了思辨,燃烧着脑细胞,为我们打开一扇奇异的大门,给经常思考吃喝拉撒睡的大脑,带来点不一样的东西,也可以算做读哲学书的好处了!
读哲学书不是读读就行,最关键你得思考,哲学家的思想是否正确,他的思想是否有开创性,这种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在怎样的范围内能够保持其正确性,这些都是思考的内容。
或许,你觉得思考这些没什么用,但与哲学家同行,随着他们的思想起落,学会用哲学的眼光审视生活,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未经思考的书就是没读。加里.海顿的《橘子不是橘色的》,就是一本迫使你思考的书。
本书的书名虽极具矛盾的诱惑力,又很像绕口令,小心入坑,不怕开脑洞的可以随着加里.海顿念着绕口令来烧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