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东坡作为文学家、艺术家,他固然有很多非常了不起的表现,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但是也许对我们启发意义更大的是作为一名普通人的苏东坡,他的生活态度,他的人生态度,更加了不起。几乎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间,都会有顺境也有逆境。苏东坡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也许就是他面对逆境的人生态度。
“乌台诗案”是苏东坡生平遭遇的第一次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一次打击,他被以诽谤朝廷的罪名逮捕起来,在御史台的监狱里过得非常难,天天被逼供,苏东坡在御史台招供的话全部保存下来了,总共2万多字。透过文字我们都能看到他是怎么被逼供的,日夜不让他休息。苏东坡在御史台监狱里被折磨了130多天,但在狱中,他仍然坦坦荡荡,行为磊落。
苏东坡出狱以后先到黄州,后来到惠州,最后到儋州,受到这么多的打击,但他在委屈和打击面前,不悲观,不放弃,坚韧而旷达。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也能读到他的心情轨迹。比如说《后赤壁赋》,他写于寒冬腊月,他跟几个朋友到赤壁,几个朋友都留在船上,他一个人爬到赤壁山上,那么寒冷的夜晚,他一个人爬到赤壁山上去干什么?《后赤壁赋》里写得很清楚,“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因为他的心情不好,他有一种孤独感,很多朋友怕被牵连都不跟他来往了,朝廷里的人还在继续迫害他,还在搜集他的罪证,他感到委屈、感到郁闷。但是苏东坡是怎么表现的呢?他没有从赤壁山上一跃而下,而是过了一会儿回到船上,还写了一篇《后赤壁赋》,所以他在逆境中,用坚韧和旷达的态度来对付一切,以不变应万变,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境界,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态度,他就无往而不胜。
尽管苏东坡的好诗好词不计其数,但是我最有感触的,是他在黄州写的《定风波》。苏东坡到黄州以后生活困窘,因为那时候是罪官,收入很少,全家连佣人在内一共有二十几口人,他养活不了全家。他为什么会叫东坡居士?原因在于他在黄州东边的山坡上开荒,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水稻,用以养活全家,后来还在上面盖了几间房子,自称为东坡居士。第三年觉得田地不够用,养活不了全家,于是想到离黄州20里的地方去买一块稻田,他和几个朋友去买地,去的途中遇到风雨,没有买成,但是催生了那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说我平生经历过的风雨太多了,风雨总会过去的,他最后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任何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头看,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一切都归于平淡。
东坡在逆境中就是以这样一种人生态度走过的,当时的人都把海南岛看作鬼门关,十去九不回,流放到那里的人没有活着回来的,但是苏东坡回来了。古人有记载,说苏东坡在归途中虽然面色如土,头发都脱掉了,但是精神上依然健康,依然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