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亲子关系中,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这源自于我们和孩子在需求上的矛盾。
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章程办事。孩子可不在意这些。有多少孩子会自觉自愿地去洗澡、去说“请”或者“谢谢”。
家长花很多精力调教孩子,让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但是,我们的态度越强烈,他们越是反抗。
有好几次,我的女儿把我看成他们的“敌人”,总是让她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洗手去......小点声......把衣服挂起来......作业写了么?......上床去......快睡觉......”
同时,我总是不让她去做想做的事情:“别咬手指头......别踢桌子......别乱扔垃圾......别在沙发上跳......”
孩子的态度变成“我就要干我想干的。”而我的态度变成“按我说的去做。”
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了。每次都让我心烦意乱,最后,即使要求孩子去做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也会让我头疼。
那么,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有。这个办法既可以让孩子和我们配合,也不至于伤害他们的自尊,也不会让他们有逆反的心理。
当然,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你自己,这些技巧也不是每次都见效。但是,它能够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起互相尊重的平台,而互相尊重正是合作的开始。
以下五个技巧,我会从正反两面给大家介绍,有了对比,才会更深入地理解。
第一个: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反例:你真不负责任,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你想发大水啊?
描述:宝贝,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
反例:你整天都不去遛狗,你就不应该养宠物。
描述:我看见小狗在挠门呢。
反例: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
描述:厕所的灯还开着呢。
当我们不断指出孩子做错的时候,孩子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他该做的。但是,如果只向他描述问题,那么,他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
而且,描述问题的时候,其实,也就告诉了孩子该怎么去做。
第二个:提示。
反例:谁喝的牛奶,不放回冰箱?
提示:宝贝,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变酸的。
反例:真恶心,苹果核怎么能放床上?这里简直像猪圈一样!
提示:苹果核应该扔到垃圾桶里。
反例:再让我看到你在墙上画,就揍你!
提示: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是用来画的。
有没发现,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得多。而且,当我们给孩子们提示的时候,他们往往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三个:用简单的词语。
反例:我一再和你说穿上睡衣,你就知道在这儿玩。你答应好看完电视就穿睡衣,我怎么没看出来你有什么动静!
简单:宝贝,睡衣!
反例:你看你,又是要出门了忘拿包,如果包不长在你身上你就记不住拿。
简单:宝贝,你的包。
反例:你答应的好好的,我们有了小狗,你每天喂它。但这星期已经提醒你三次了。我受不了啦,我和妈妈轮流来帮你弄,都成我们的事了!
简单:宝贝,狗。
孩子不喜欢说教和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越短越容易记住,越有效。其实,作为大人,我们也同样不喜欢别人跟我们啰嗦,不是么?
第四个:说出你的感受。
反例: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
感受:如果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我会觉得不高兴!
反例:你什么意思?“我就得带你去?”你就像那些惯坏了的孩子!
感受:我不愿意听到“你就得带我去”。我想听到的是“爸爸,我准备好了,你现在可以带我去么?”
孩子们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变得更诚恳,同时也不会伤害别人。只要不受打击,孩子更容易和一个表达愤怒的人合作的。
第五个:写便条。
有的时候,文字比口头说更有效。
在开电视之前,想一想,我做完作业了么?我做完练习了么?
亲爱的,我知道你忙于运动和学习,但这堆纸需要收拾一下,捆在一起,谢谢。
以上这五个技巧便会让我们学会,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并且不留下负面感受。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提醒,那就是真实很重要。
一天,我刚到家,被女儿的玩具拌了一下,我温和地对女儿说:“玩具应该放在玩具屋里。”我自认为做得很好,但女儿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我当时很生气。
所以,这也就让我意识到,做真实的自己同样很重要。当我明明很生气的时候,却还装出很有耐心的样子,则会适得其反。
倒不如,表达出我的愤怒,让她体会我的感受,从而引起她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