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位在广州的企业女高管晒出了自己女儿在暑假期间的费用,20000(美国游学)﹢5000(阿姨)+2000(钢琴)+2000(游泳)+6000(培优)=35000。然后高喊一句月薪三万却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位女高管家里的大头支出都由老公搞定了,她自己主要负责孩子的教育,然后说自己到了暑假都不敢买新衣服了,这些言语给人的感觉就是特矫情,你们家收入相当不错了,还叫苦撑不起孩子的暑假,买不起新衣服。这更像是培训机构精心炮制出的软文,他们牛逼哄哄的告诉大家,看别人的父母给孩子投入了多少,活该你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不管是月薪3万还是月薪10万,你都可能撑不起孩子暑假。他们家的孩子去美国游学10天花费两万,还有家庭可以让去欧洲游学1个月花个5万,除了请阿姨照顾孩子的生活,还可以请家教,请陪玩的,请各种技能一对一培训的,英语来个纯外教口语陪练的,钢琴老师一定要找个名师,10万你都不够花的。月薪3万还只是妻子的收入,显然丈夫的收入更高,他们妥妥地也算得上是中产收入家庭了,只不过是暑假让孩子出国游学,又不是每个月都让孩子出国游学,至于这么矫情地说连衣服都舍不得买吗。
月薪3万不是撑不起孩子的暑假,是撑不起家长自己的焦虑和欲望。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足以让很多家长失去了理智,看到人家的孩子学这学那,上各种补习班,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拉开了差距。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读万里路,让各种夏令营,游学热度不断攀升,有条件的就出国游学,没有条件的就国内旅游。后来有了后面一句,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于是又有了各种打鸡血的演讲,父母培训营,记忆大师传授记忆秘诀,哪里都是满满地人头。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很多家长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否则会让自己没有面子。说到自己的孩子排名多少,得了什么奖都是眉飞色舞,孩子没有考100分都觉得抬不起头。花钱不过是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是真正考虑孩子的需要。花钱不过是为让自己心安,因为没有时间陪孩子,那就用钱为孩子堆出一个充实的暑假,接送孩子的时间是唯一的一点亲子时光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月薪三万”也难填培训资本挖的坑。各种培训机构校也在这种“烧钱式”教育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平台,炒作升学竞争,制造紧张和焦虑情绪。比如暑假期间有培训机构就打出了“努力一暑假,开学当学霸”的口号。它们在打造光鲜亮丽的资本神话的同时,也让初中学高中课程、小学读初中课程、学龄前认字过百、入幼儿园前学数字加减等等这些都成为孩子们的常态,“幼升小”“小升初”、奥赛、才艺培训热温不降。在这种市场炒作下,家长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也要硬着头皮上。培训机构已经完全掌握了父母不能亏待了孩子的这种心理。
“月薪三万"凸显了家长们的“囚徒困境”。从博弈论的角度可以解释这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教育部门呼吁减负,对于家长及学生来说,选择有以下三种:如果所有人都减负(合作),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其他人减负你增负(背叛),你将取得相对优势;其他人增负你减负(背叛),你就会处于弱势地位。权衡利弊后的家长有可能选择合作吗?绝无可能,只能互相主动增负,这便是典型的“囚徒困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孩子是“碎钞机”这个锅不能让孩子来背。不去美国游学就不能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吗,就不能锻炼口语了吗,没有任何调查研究可以证明出国游学的孩子和没有出国游学的孩子有多大的差距。如果有条件,孩子也乐意,要出去游学也无可厚非。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还有很多方式让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父母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让孩子外出旅游,游学就好像亏欠了孩子一样,也要教育孩子摆正心态不要跟别人攀比。根据孩子的需要,选择一两门孩子喜欢培训项目,适可而止就好。孩子其实很单纯,他们其实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很多东西其实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不靠烧钱式教育,只要有质量的陪伴,父母的言传身教更重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