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您好,适时地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聪明);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孩子的成长(进步),而不是表象(分数)。但现在社会主导潮流还是关注结果,比如,升学看分数;学校考核老师看分数;上级领导部门对学校的考核也是看数据分析、成果展览,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又该如何独善其身呢?
A: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社会强调结果导向,但是,分数如何提高?对孩子说“我不管,你就给我考一个高分回来!”效果强差人意。孩子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你无法对症下药。
这时候你就需要观察他学习的过程,发现他学习的不足之处。这不就是关注过程吗?孩子说,“我笨我怎么做都不会进步”,这时候你会跟他回顾之前因为努力而进步的经历。这不就是关注努力吗?孩子说,“我什么事都做不好没自信”,这时候你会告诉他你已经比上次做得好了。这不就是关注进步吗?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不就是在帮孩子更好地实现目标,应对生活的挑战么?
Q:夸奖孩子形成成长型心智模式或者固定型心智模式会到什么年龄定型?小学高段的孩子是否还能通过正确的夸奖让他从固定型慢慢转变为成长型?
A:关于成长型心智,心理学家们已经有几十年的研究。研究者做了针对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成年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都适用。在美国教育落后地区,当教育家把孩子的思维模式转换为成长型思维模式时,孩子们的学业表现非常惊人。
比如,在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内,一个印第安居留地学校的孩子从全区垫底跃至名列前茅。因为,努力与困难在孩子们心里的意义发生了改变。以前,努力与困难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笨、想要放弃;但现在,努力与困难让他们的大脑形成新的神经元连接,变得更聪明。
如果能够影响家长,让他们也采用科学的表扬方式当然更好;但是如果你在学校用,给孩子一种不同的引导,对他们也是有帮助的。
Q:我想请教一下老师,对待大一点的孩子,有什么好办法呢?您说亲子互动阅读超过4岁就作用不大了,那9岁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呢?
A:互动阅读对提升4岁以下孩子的智商表现效果比较明显,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由于那个时候孩子的语言识字等能力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比如孩子可以自己阅读了,那么亲子之间的互动阅读跟智力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
但这绝对不是说,互动阅读对4岁以上的孩子就没有作用了。互动阅读最大的帮助是能够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孩子长久的阅读热情,这对孩子的帮助是持续终生的。
互动阅读除了能对孩子的智力有帮助外,还可能对孩子的社会情绪、语言、创意等等有帮助,因为亲子之间的互动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信息,除了提升智力,孩子还能从这份独特的亲子共读时光中得到稳定的安全感、积极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感知力还有沟通能力,这些对孩子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并不是亲子互动阅读超过4岁就作用不大了,只是随着年龄增长,互动阅读的重点和功能也会发生改变。亲子互动阅读是可以持续终生的过程,等孩子长大了,他不再需要你主导阅读的过程,你就可以把孩子想象成你最亲密的阅读伙伴,跟他一起平等交流阅读感想,跟他一起头脑激荡,这不就是升华了互动阅读的意义吗?
其实我给你的:第一,问孩子问题,第二,跟着孩子的兴趣走,第三,把阅读变成游戏,这三个技巧也是适用于大龄孩子的,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长久的阅读习惯。
不过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要适当调整问问题的难度,你现在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故事的结构,比如问他为什么那一段文章特别好玩或者感人。还可以问问孩子,他觉得文章写的怎么样?教会了他什么?如果可以改写,还可以怎么写结局?这样就是锻炼孩子更高级的认知技能,反思和评论的能力了。
随着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识字能力的发展,等逐渐掌握阅读技能,你还要有意识地用互动阅读来帮助宝宝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等孩子大一点,过了三四岁,在互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识字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自主阅读。关于如何识字,我后面会有文章专门讲,这里先不展开了。
还有一件父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给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在家里布置书架,让孩子能够随手拿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家长要做好榜样,我说过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就是你自己,所以你在孩子身边的时候,要多作表率,多阅读,不要等到宝宝睡觉后才去读小说。
Q:尊敬的Dr.魏您好,我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我想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就是陪孩子读绘本时要不要试图教他识字,就是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个念给他。
A:关于你的问题“过早识字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或者会造成阅读障碍”,我的答案是不会。并没有研究表明,过早识字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或者造成阅读障碍,这是谣传。
尽早识字确实可以帮助孩子尽早自主阅读。其实只要你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并且有识字的热情,不管多早都可以开始引导他识字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引导不是强迫孩子枯燥地去识字,而是为孩子创建一个丰富、好玩的文字环境,让孩子快乐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