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比较小,很多事情还做不了,也做不好,所以会包办孩子的一切。家长也许不知道,这种事事包办的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还会阻碍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教育孩子,家长应该适当放手,这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法。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才有成长的机会。
那么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该如何“放手”呢?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家长如何用一些“巧劲儿”,轻松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首先,家长要赏识孩子的好表现。孩子最愿意听表扬的话,当孩子做出一件事情后,家长应该及时鼓励孩子做出第二件、第三件事情,比如 家长的一个微笑、摸一下小脑袋、送一个大拇哥等肢体动作,或者是用语言来赞扬孩子的行为表现,都能让孩子在做事情之后 有了积极的正向体验,让他们感受到 来自成人的肯定,产生愉悦、兴奋的情绪,便于他们能把这些好的行为习惯 固定下来、并坚持做下去。
第二,家长的示范很重要。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能光看见孩子能做 就行了,还要教给孩子 正确的做法。 父母的一言一行 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在孩子小时候,他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无意识做出来的,他对正确与否 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判断,经常会模仿爸爸妈妈做一些事情。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家长只有自己做到保持房间的清洁,打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孩子才能知道 不爱卫生是不对的。因此,父母的很多行为习惯在孩子身上就能够看出来。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父母要改正自己身上的坏毛病。
第三,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逐渐让孩子爱上自己动手。对孩子来讲 枯燥无味的东西他既不爱好 也不会坚持,所以家长要利用游戏的方法来使他产生兴趣,直到变成爱好。 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扮演妈妈,给布娃娃穿衣服,并试着扣上衣服的纽扣,不知不觉中,孩子逐渐学习了怎么好好地穿上一件衣服,并在生活中也喜欢上了自己穿衣服。
第四,家长可以借助一些歌谣帮助孩子学习动手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带有学习自理方法歌词的歌谣 教孩子学习动手的方法。比如学习洗手,有《洗手歌》; 学习穿鞋,有《穿鞋歌》。把自理能力的一些技能编成一些小歌谣,孩子听了以后会很兴奋,会跟着歌谣里的歌词内容学着做,渐渐地也就学会了动手的方法。
第五,用带有好行为的故事 激励孩子去模仿。家长可以参考带有好行为的故事书 念给孩子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编个小故事,讲给他听。特别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小动物的故事对他们十分受用。家长可以将一些自理能力的行为习惯赋予在小动物的身上,比如小熊学会了自己穿鞋、小狐狸会自己收拾玩具等。让孩子听完故事以后尝试着去模仿,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家长可以利用和孩子竞赛的方法 让孩子不断练习动手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动手做家务的比赛,比如在整理内务时,可以和他比赛 看谁整理的床铺更整洁,或者在准备做菜食材的时候,和孩子比赛看谁剥的豆子更多。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让他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 不断提升自己动手的意愿和动手的能力。
第七,用可以看见的奖励 来激励孩子巩固自己的好习惯。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每天坚持做事情的孩子。比如:孩子每天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床铺,就可以奖励给他一个小红花,或插个小红旗,等到插几面或插十面的时候可以换一些小礼物。让他持久性地把习惯养成并巩固。孩子在平时看着这些小红旗不断地在累积,心中充满着渴望和动力。这些可以看得见的奖励 也是对自己好习惯的一种激励和巩固。
第八,家长可以通过谈话让孩子反思自己 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家长可以在平时有针对性地和孩子进行一些谈话,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自拟题目,通过提问让他思索,自己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怎么吃饭可以吃得更干净,或者怎么叠衣服可以叠得更整齐。家长给他提出问题的主题,让孩子说说,这样慢慢地 他就会总结出来 怎样做得更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在这个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能够影响他的一生。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他以后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首先我们得做一个负责任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