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秋冬的记忆”联合征文活动/秋之韵】
今年的秋天姗姗来迟,却又有了匆匆离去之意。从烈日当空一下就到了秋意萧瑟,不由得让人去寻找记忆中的秋高气爽。而我竟然立马回忆起了大学最后一年实习的那个秋天。
1.
我们实习队一行20多人前往那所山区的乡中学时,正值金秋。我们原本是带着一丝丝情绪的,想着被发配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实习。车行驶在乡道时,从车窗望出去,两边的农田一片金黄,风吹过,稻浪起伏。稻田的那边,一条小溪蜿蜒着和道路平行,偶见石桥横跨。溪边有洗衣的农妇,手里举着我只在书里和电视里见过的棒锤。小溪再过去就是山了,山脚或山腰,高高低低的地方,散落着农舍。好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很美。就冲这风景,远就远点吧!
到达学校时,不但是校领导,连乡领导都热情出来迎接,让本是一群学生的我们受宠若惊。在座谈会上,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这里是县里最偏最穷的乡之一,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民办教师进修后转正的,并没有正规学历,尤其是英语学科,老师也是在边学边教。乡里想了很多办法才给学校争取到这个实习点的机会。原来我们的到来意义如此重大,我们边听边正襟危坐起来。
学校安排的宿舍后面是大片的农田。正值收割季节,打开窗户就会飘来阵阵稻香。不远处还有一座小山,有潺潺的流水声。我们喝的应该也是山泉水,很甜。那个秋天,阳光也是出奇得好,天高风清。
2.
我们两人一组很快就进入班级开始工作。我和搭档董带的是一个初一的班级。班级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住校,会在学校晚自习。家离得远的走读的孩子中午也是要在学校吃饭的。每天中午我们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会看到各班有几个男生到食堂,把全班的饭领过去搬到教室。
我很好奇,为什么只端饭?有一天我打了饭之后也到教室去吃,想和孩子们多亲近。接下来在教室看到了令人唏嘘的一幕。大多数孩子都在腌菜就米饭。原来这里的学生都是每个月交米到学校,学校代蒸米饭。菜就是自己从家里带,离家远的孩子就只有带腌菜了。
我把碗里的菜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拒绝着,我就换他们的腌菜吃。后来我把这个事告诉实习队的其他人,大家中午就都打了饭去各自的班上去吃。那段时间的中午每个教室都是欢声笑语。
3.
实习队的伙伴们都越来越忙。每上一堂课之前,搭档们之间都要精心磨课几个轮回。还要设计课堂活动,自己动手做教具,有些材料还得周末特地跑到镇上去买。晚自习结束后,我们会在校园的操场上看秋日星空,讲着各班的趣事。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很配合我们,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人心纯净得像后山流淌的山泉。
周末放学我和搭档就一起去家访。孩子们挣着抢着:去我家!去我家!我们就一次选一个方向,可以沿路走几家。第一个周末家访完回校的路上,我走得快哭了,一是感觉腿都快不是自己的了,二是感叹于孩子们上学竟然要走这么远,多么不易。
班上有个住得最远的女孩子,家里父母都有残疾,她又是家里的老大。家里穷,交不起其实低廉的住宿费,只能走读。她告诉我,每天早上她要四点起床,给全家做好早饭,喂完猪,再走着山路去上学。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只想尽所能地传授他们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外面的世界等。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获得了最质朴最宝贵的东西。
多年以后,我常常还忆及那个秋天:晨曦中响起的朗朗读书声;秋阳中奔跑的少年;星空下点亮的最初的职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