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眼镜蛇效应:英国在印度殖民期间,为了减少当地的眼镜蛇数量,就出台了一个捕蛇的激励政策,结果导致很多人养蛇。
眼睛蛇效应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它的特点是,好心办坏事。
【感】
每当我们看到社会上有各种各样不公正、不如意的现象,很多人第一直觉就是要让政府立法,阻止这个事情发生。一旦法律通过了,大家就会觉得事情画上了一个句号。
但是,经济学家不这么看。经济学家觉得法律通过了,画上的不是句号,而是冒号。为什么?因为人是有能动性的,在这个新的法律下,每个人都会有他的对策。最后局面、事态的走向会跟我们的预期有很大出入。
几年前,国家为了遏制房价快速增长,出台限购政策:每个家庭在购买第一套房子的时候,首付比例只有30%,但是购买第二套房的话,首付比例最低提高到60%,并且贷款利率也比第一套房高8%。很多人为了第一套房的认购权,先假离婚,等房子买完后,再办理复婚。结局是,房价没控制住,离婚率反而不断攀升,因为很多人假戏真做,竟然不复婚了。
【思】
为什么总是好心办坏事呢?这也是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事与愿违。
运用“公平和效率”的观点,如果一个为了公平的美好愿望,反而以牺牲总体效率来实现的,只能因小失大,让社会发展失去动力。
运用“看的见的和看不见的”观点,所谓通过立法来解决问题的美好愿望,往往解决了看的见的短期问题,却衍生出更多看不见的问题。
罗胖60秒“善良的边界是什么?”一期里提到一则新闻:一位企业家富了之后要回报乡里,给村里建了很多栋别墅。但是,在分配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已经离开村里的人也要回来分,人口多的要多分。
你看,善良的美好愿望,在解决表面问题的同时,又会衍生出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其它问题。
而经济学是要研究这些事与愿违的因果规律。
【行】
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愿上帝保佑我们免受友人的攻击——要是攻击来自敌人,我们倒能设法自卫。”
那些用良好愿望包装起来的危险,真要当心了!
《薛兆丰的经济学》学习笔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