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赢思维:求共赢,让人没有拒绝的理由
对于德国留学生而言,要拿德国的永久居留,说难不难,说易不易。简而概之,就是要成功拿到毕业证,毕业之后拿到跟所学专业相关的正式工作合同,并且交满两年的税。
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是成功毕业不容易,毕业后拿到一个跟专业相关的工作位置也不容易。
留学期间,我一直在一个语言学校兼职当德语老师,因为没有工作许可,语言学校只能聘我为兼职,按时计酬,不能正式雇佣,也不能解决类似中国五险一金的社会保障系列问题。
毕业之后,我可以拿到一年的工作签证,作为过渡,一年之内如果能找到跟专业相关的职位,可以延签,找不到则必须打道回府。
拿到毕业证之后压力很大,了解了各方面信息,仔细考虑之后,我决定和语言学校的老板好好谈一谈,谈话之前,我准备了三个方面的数字和内容:
1. 我的学历在德国对应的工资;
2. 我毕业之前在语言学校拿到的工资;
3. 我毕业之后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希望获得的工资。
第一个数字比第二个数字高很多,我直接向老板提出,希望她能给我一个正式的工作合同,我要求的工资将介于第一和第二之间,接近第二个标准。
在语言学校兼职了两年,我对该学校的经济实力和老师雇佣情况比较了解,知道学校不可能按照我的学历向我支付工资,但是他们又急需老师授课。而我当时则投出了很多份简历无果,为了解决签证问题,我必须在工资方面妥协。
跟老板谈了之后,老板过了一夜就拍了板,正式聘用了我,给了我一个长期工作合同,我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德国永久居留的问题。
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如此顺利,跟三方面的原因有关:
1. 收集相关信息,明确自己的处境和需要;
2. 主动找老板,明确表达自己的愿望;
3. 用共赢的思维,让老板找不到拒绝我的理由。
虽然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语言学校,还是很庆幸,当初主动走出了那一步。
控制情绪:有气度,给彼此未来的沟通交往留有余地
我有一次被一个德国同事气爆了。
我们都是宿管兼老师,因为住得很近,在工作上是搭档,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有事需要请假离校,另一个人就做对方的代理宿管。连续两年,我每年给她至少做了一个星期的代理宿管,而我几乎从未在上班期间离开过学校。
第二年学年末,我有三个中国学生在校内参加高三毕业考口试,我想进入考场,看看他们考试的表现,熟悉考试的流程。碰巧我是值班宿管老师,需要随身携带值班手机。想请搭档帮我接管手机五个小时左右,她跟我说,她有事,要我去问别人。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年初,她老早就跟我说,她今年又要参加一个非洲的助学项目,言下之意,又要请我做她的代理宿管,一共十来天。想着她上次对我的回绝,我这次没有回应。没过几天,学校教导处主任因为排课的问题,找我沟通,说因为排课困难,需要在我宿管值班的时间上课,一个星期两个课时。
想着连续两年,我给搭档代了那么多班,今年又有十来天,我这还是因为学校排课的问题,她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吧。
跟她提起来,她骤然变脸,对我说:“我不管谁代,我肯定不代“,然后说学校这样安排不合理云云。我当时没说话,事后越想越气,第二天,这口气我咽不下去了,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约她过来谈一谈。
德国人可能有很强的自我优越感,但是他们不会拒绝沟通,我也就直截了当地把我对整个事情的看法和感受说了一下。
她说她可以理解我的感受,她说,她每次让我代班都觉得内疚。
我说,你的内疚我感受不到,因为你连帮我接管五个小时的值班手机都可以拒绝。
她说她有事,所以不行。
我说,你没有向我解释,你有什么事,我也不知道你有什么事。
她无语并向我道歉。
谈到眼前这个宿管值班时间要上课的问题时,她觉得应该跟寄宿处主任谈一谈,因为值班的内容是寄宿处主任管,上课是教导处主任管,值班的时间让位给上课的时间,工作安排上有冲突,应该找直属领导协调解决。
我说行,我们可以跟寄宿处主任一起谈一谈。
德国人的沟通意识真的很强,尤其是领导。寄宿处主任当天就抽时间跟我们一起谈了话,她一开始就把一个原则摆了出来:”任何人的工作安排必须要以不加重第三者的负担为前提!”
我说:“对!但是任何原则必须对一个单位的所有员工一视同仁!”
然后我就把这三年的情况做了个总结,我们沟通完毕之后,主任低调地说了一句:”同事之间必须相互接纳,才可能一起把工作做好。“
她说这句话的时候,看着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同事。
关于每星期值班时间上课的问题,寄宿处主任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今年开始增设了专门的代班老师,这个课时,由专门的代班老师负责。我的课可以正常上,同事也不需要帮我代班。
谈话结束之后,同事主动拥抱了我,我们和解。后来得知,同事今年主动放弃了非洲的助学项目,并承诺,今年上课期间不参加外出的公务项目。
事后反省整个事件,觉得自己主动找同事沟通、并参与直接和领导的沟通,把自己的不满和想法开诚布公地说出来,值得肯定。
但是,在两次谈话过程中,我都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和同事、领导的三方沟通,我情绪激动,措辞也很严厉,甚至最后忍不住哭了起来,感到很惭愧。
整个事件,我虽然在理,但自己过于咄咄逼人。和同事兼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沟通和合作的地方,没有必要锱铢必较,将关系弄得过于紧张。
即便受了委屈、即便有道理、即便可以据理力争,也要有气度、也要尽量做到宽厚待人、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才能长时间地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交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