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读《木兰辞》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至今犹记得当年老师教诲:木兰买齐了东西。从此“买东西”的阴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我想把这篇东西写出来。
细想一下,东西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语,动物这东西,植物这东西,人这东西,时间这东西,爱情这东西,我们好像都生活在宇宙这东西中。奇怪的是,它的另外一个孪生兄弟:南北却很少有人提及。另外,是东西和不是东西的对话,绝对是汉语专业六级水平测试。因此,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我准备考据一下东西这个东西。在百度百科“东西”这个词条下,关于东西来源有四种解说:五行说;史遗说,节用说,形声说。(详见,百度百科词条:东西),由于知识储备浅薄,本文只针对五行说进行考据。
五行说的理论基础是中国最传统的哲学观念: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洪范》)(希腊哲学家Empedocles提出的土,气,火,水也是一种自然哲学经验)。五行在方位上对应着中心和四方: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东,西指代的是木和金,代表了最受人重视的:植物,矿物。前者可以制造粮食、住所。后者可以制造工具、武器。因此把木金两个方向联在一起,用“东西”,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体。另外还有一则故事,要追溯到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好友盛温如让家仆从买东西,发生如下对话:朱:他什么去?盛:买东西。朱:为啥不买南北?盛:仆从提着篮子,东方木,西方金可以放进去,南方火,北方水放不进去,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按照如上的说法,涉及了两个重要人物,朱熹(1130.9.15—1200.4.23)和盛温如(1138.9—1219.8(农历))。两个人关系从朱熹的《访盛温如至盛家州》的诗中可以看出,“昔年闻说盛家洲,今日从容到此游。万顷波光涵宇宙,数椽书屋老春秋。”据记载朱熹在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曾数度往返盛家洲。从时间段上考据,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是在1178年(宋史《朱熹传》记载: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因此,这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应该是在1178年~1181年间,在这期间朱熹曾经三次到访盛家州和盛温如会面。考虑到第一次并不太熟悉,以友谊互吹为主(《同温如竹国舟中晚眺》“昔日丰城剑,寒光射斗牛。江山馀秀杰,人物尚风流。二妙今安匹,孤帆各倦游。还家问师友,折节慕前修。”)。第三次时候朱熹卷入政治纷争,没有相应心情(《三过盛家洲》“渺渺丰城剑,回头忆旧游。晴江罗远树,宿莽乱中洲。宝剑今鳞甲,神光尚斗牛。”)。可以推测,这件事发生在第二次去往盛家洲的时候(《二过盛家洲》诗:“欲复问何处,行迟稍认门。路随幽草入,巷与绿杨分。市静人初远,言忘意独存。所经得贤俊,犹足慰斯文”。)朱熹第二次去往盛家洲属于无约而至,盛温和未有准备,需要匆忙让仆从去买东西,才发生这段对话。大致推断,这件事发生在1180年前后。当然这个故事在史料中并无有记载,因此是否真实并不是十分确切。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在宋朝之前,并没有用东西代替事物的诗句,在宋朝之后开始出现用东西代替事物。
天宝中后期,公元751—756年,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东西指没有次序的意思(感谢语文老师)。唐宪宗元年(806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在被贬期间,写下《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此时,东西南北仍然是指方位。这些诗文是在1180年之前的“东西”,大都是指代方位,当然,在1180年之后,同样也有用东西指代方位的诗文,清朝,唐孙华有诗,《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人生游迹过如扫,鸿爪一瞥飞东西。”。用东西指代事物的诗文,最早可见元朝马致远 (1250-1321)《青衫泪》第三折:“但犯着吃黄虀者,不是好东西。”此时,东西已与现代意思相同。又明朝,朱有炖 (1379-1439)《豹子和尚自还俗》“我又无甚希奇物,我又无甚好东西,他偷我箇甚的?”同样可见类似表达,因此,可以推断,此时东西的今意已经形成。因此,1180年,朱熹与盛温和关于东西的对话是有一定可能的。
由于没有史料记载,关于东西的形成杜撰如下:淳熙七年,朱子忽访盛家洲,温如遂遣小奴市。朱子顾而言曰:何去?曰:买东西。朱子复言:何谓之东西而非南北乎?温如笑言:东属木,西属金,皆可置之箕畚,然则南北,火水之属,无置之,故常谓之东西而非南北矣。朱子闻言:善,吾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