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就不应该有职称
【老当毅壮学英语文章】一线教师就不应该有职称
今天,又有不少人来问询我的职称问题,劝我赶紧晋升职称吧。我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倒成了一些人很上心的问题,搞的我也只能把这个问题提升到一个更加崇高伟大的问题之上,索性今天就把话往大了说往小了说,说的明白透彻一些反而好些。
我认为:一线教师根本就不应该有职称,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官本位的职称制度只是成为造就教育腐败的温床罢了。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制度?教师应该仿照公务员制度一样,来个教务员制度。所有教学的教师都不能是官,而应该是师,是教务员,只要一辈子没有重大错误,应该就一直是教务员,一直是教师,一直是不需要为了职称而放弃人生目标放弃自尊自爱放弃学习进步的教师,而不能是只想着投机倒把苟且钻营欺上瞒下的官。
对于我个人放弃职称的事情,其实我个人根本就没有把这个事情看得特别重要。人生忙忙碌碌,要实现的目标很多,为什么就一定要把自己架到职称的火上进行熏烤呢?
况且,我放弃职称本就是一个个人的选择罢了。选择没有对错,选择只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高兴不高兴的问题罢了。做好自己就够了。老师,为什么就一定要评选职称呢?这个问题本身就很荒诞。放下争执,做好当下,学习终身,成就自我,哪一个事情不比职称更加重要呢!
如同《不逃避的人生》书中所说,人生的选择没有对错,没有标准答案。就如同很多人对我不评职称,完全放弃职称的事情很不解。我的回答是,我愿意而已。我行我心,但求问心无愧,坚持自己的师道信仰和信念,踏步而行就是。
我认为现在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在于官本位的职称,我讨厌这种官本位的职称扣在教师的头上,搞的师不是师,官不是官,造成大量的校园腐败。再往小了说,我放弃职称,仅仅是我个人的选择罢了,与他人何干?还要劳烦一堆人轮着跑来问我?如同那个阿甘,我跑步与他人何干?我就是喜欢跑罢了。只不过我放弃的很彻底就是了,不像很多人都是高级职称评不上去了,才会放弃职称。我放弃职称完全是自觉自愿,我就一直是初级讲师又会怎样呢?我不伤人,我不害己,我没有违反公共道德秩序,为啥不评职称,也非要拿来说个事呢?我老老实实教我的课,我做好我自己比什么都强。起码我的心是没有盲从地去追求一些虚幻的职称梦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开始学习进步,起码我已经通过自我学习英语,自修专业英语,自修房车技术知识,慢慢地让自己有了很多知识贮备。而这些知识贮备,正是比我的职称还要重要的东西才是。
以下是一些网络上的一些关于教师职称制度的言论,不一定公正,但胜在真实。
1.不管你多辛苦,尽职尽力,多有业绩,但领导的说你没业绩,就没,你巴结领导,领导说你有,你就有。评审什么都一样。
2.有很多干行政职务,业务论文和书籍一大堆,晋升时很多论文和业务书籍都是花钱买来的,挂个副主编800-1000元。顺利晋升。
3.评职称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既不能有不合实际的规定,也不能搞庸俗化,权力机关更不可以通过评定职称捞钱!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和比例。掌握严的高不可攀,掌握松的‘沾边’就是。有的单位把不少小学文化水平而工作平淡的人也定为副高。这样的评定,不单是几个人待遇问题,而是把‘公信度’“评”‘丢’了,也把知识分子和群众的积极性“评”‘丢’了。
4.我们这里也是评什么不干什么,有不少人在机关里面上班却享受着高级教师职称的待遇。占着学校老师的职称名额也不知道编委是怎么审的。乱套了!
5.评什么不干什么,高级体育教师看体育器材室,高级语文教师看汽车实验室,教学的都是低职称者,这是什么现象。
6.君不见:当前的职称评定工作有点“天女散花”的景象了?连咱中国的汉字都写得像外文,写个小文章都不通顺、专业知识一问三不知,这种人也能评上高职,岂不让人笑话!还是有点评审规矩的好!
7.职称评定的大环境下,对于领导更有机会名利双收,近水楼台先得月就不说了,利用权力弄虚作假的现象不少,即使没有专业也能搞一顶两顶莫名其妙的高级帽子戴在头上,而且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些事早已见怪不怪了。当然普通人也有弄虚作假的,但比起领导们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
8.职称评定“催生了诸多职称链条上的暴利乱象”,也是一部分人依附这条链条‘富起来’的门道。表面上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实际上是掩盖懒惰、化解政策为我所用的最稳妥的办法。脱离党的领导和监督,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再好的政策,执行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的。
9.上级职称评审部门对于假冒伪劣等学历有没有识别能力和工作义务?仅靠基层单位上报的材料吗?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单位和个人都很需要,不做假才怪。
10.现在教师职称也是极不对称,天天找人发论文,撰写什么不切实际的“课题报告”,还要年度考核优秀……,教书的效果如何?没人问津?职称高就耍得越好
11.职称真的有用么?有用的,有了职称工资高一大截,升职当官快多了。这就是职称现状。
12.干这个工作,评那个工作职称,应该改变职称评定牛头不对马嘴。
13.职称评定是相关部门为了个人私利而推行的制度,这一评定必然会导致论文泛滥,搞假泛滥,假成果泛滥,因为等级跟金钱挂钩,必然会刺激腐败的温床。工作好坏,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们可以认定的,只有单位基层最有发言权,为何不与工作年限,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呢,说白了就是为了评审权的方便的腐败特权。
14.我是大学老师,老讲师了,在一所211学校工作。因工作关系,不便透露学校名称和我的专业。今年我参加评副教授,回顾几个月的评职称经历,真是感慨万千。
我们学校由于是211院校,所以评副教授、教授的要求是很高的,正教授要求核心论文n1篇(n1>=8),一般论文若干篇;副教授要求核心论文n2篇(n2>=3),一般论文若干篇。这些都是我们大学制订的标准,比国家标准高多了。并且这都是“硬条件”,如果一个老师的论文不能达到数量,犹如一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没有钱一样:评职称根本没有希望。
至于我,论文数量肯定不符合标准,虽然我有几篇一般论文,但是没有一篇“核心”论文。我也投过,但水平确实有限,而且现在硕士博士毕业都要论文,大家都疯狂投稿也轮不到我,我也没有这方面很硬朗的关系,自然没有一篇。不过我有两个优势:第一是教学还算不错,学生给我打分还可以;第二是写了不少书。其实我就喜欢写书,真正弄懂了才写,都是专业方面的教材和读物(附带声明:这些书完全走市场路线,我没有关系可以进入教委组织的什么丛书,也无权利走行政路线让广大学生都用我的书)。在别人憋论文时,我把精力都用在写书上了,这也是我没有高水平论文的原因。没办法,当我在市场上找不到令我满意的教材时,我就要自己写。我教的课比较多,所以写的也多。
遗憾的是,再多的书在评高级职称时也不起作用。虽然我早知道,但论文实在憋不出来,所以随着年龄增大,日益苦闷。学校规定要评高级职称,必须当班主任,所以我还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虽然当班主任是为了评职称,但客观地说,我当班主任还是比较负责的。我希望真正贫困的学生拿到助学金,希望学生能互相友爱,健康向上。
话转回来,继续说评职称。本来今年我不想评的,因为我虽然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但远不满足本校的高标准,我想再憋一段论文,不行就买稿子。呵呵,我觉得我在教学上一直不错,凭什么上课总比别人少几块?实在憋急了也就什么都干得出来了。
但是,某件事促使我今年参加评选。我在我们学校老师的谈话中隐约听到了中国期刊库,他们找中国期刊库上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后来我也找到了中国期刊库,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总归是论文是够了。
无形的晋级战在新年初就轰然打响,焦虑的教师们在等待,期盼着心想事成,好梦成真。相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相信会有一个好结果吧!
以上这些仅仅是一些网络言论,但是真的是好真实啊,就好像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实一样。
在教师体制内,影响收入高低最重要因素莫过于教师职称的不同。一般而言,同工龄不同职称的老师,每个月收入差距在500-2000之间(数据统计存在一定的误差,差距可能被低估)。如果算上奖励绩效,初级与正高级的薪资差别,可以拉大到5000元以上。据武汉大学研究统计指出,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中,初级职称教师对工资收入的“不满意率”,比高级职称教师高21%左右。
关于职称之弊已讨论了很久了,中央电视台做了专题节目,一些著名的高校已经在动摇这个制度,但是底层似乎还是没有变化,职称之弊已甚,弊已经严重地大过了利。
职称曾经是衡量人才的一把尺子,但是今天还能衡量吗?
以前本科生少,所以职称基本能与学历一致,职称之弊就不是很明显,只是觉得似乎有点多此一举。现在本科生满天飞,难道现在的本科生就没有以前的本科生强吗?否,只因各地职称指标有限,所以为了获得职能只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比赛了,这种比赛如果能正常进行还好,问题在于不可能,这就使职称的评定越来越变了味道了。
一、论文要求:姑且不说论文有多大用途,理论上讲,写得出论文的人是有水平的,问题是,没有水平也可以出论文。现在很多人写论文不是真的有论要发,而是评职称要凑数,所以挖空心思发稿,有些报纸杂志看到这里的经济价值,也就卖的卖、买的买了。
二、比赛:看一看现在名堂多多的技能比赛吧,我是一个教师,参加现在的比赛很多,真是觉得可笑。一般来说只要参赛就可以获奖了,什么论文比赛、优质课比赛、讲课比赛、制作课件比赛、学生论文比赛等等,交钱参加就可以了,这也不能太怪组织者,若某学科的教研室不组织这样的比赛,可能要被老师骂死,因为没有比赛,本学科的老师在评职称时就吃亏了,一些组织者也乐得既做好事又赚钱了。
三、各种证书培训:在职教育好啊,理论上也是这样。可是现在是为了职称而培训,参加培训的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为了获得证书,不会认真学,搞培训的也是假心假意应付地教,反正有钱收,收了钱证书也就照给了。但我有这方面的知识不培训可以吗?不可以,怪事就出来了,比如一个计算机老师,他也要交钱参加这个培训,尽管学的只是皮毛,可见培训已不是目的了。
因为职称评聘,把正常的东西变得不正常了,为什么就成了坏事了呢?
众所周知,如今教师职称评级直接影响了工资福利待遇。常年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对于职称制度一直是有口难言。不难看出,职称制度饱受争议,每每提及,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更有消息声称将会取消职称制度,这是真的吗?职称制度为什么遭到如此多的诟病,却还一直存在?这都是由于我国职称制度施行多年,很多老教师辛苦多年,熬到高级职称享受较高福利是理所当然。如果取消职称制度,老教师怎么办?这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利益。
又有人提出“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人取消职称制度,改用将绩效考核来作为衡量收入的标准;而老人则继续实行职称制度。别让“职称”成为部分教师投机取巧的“捷径”。
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
“最糟心的是工作11年,还是拿最低档工资。”威海一名中学教师徐宏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越来越缺乏动力,“因为教师职称评聘不能体现实际教育教学水平,你教得再好,学生再喜欢,也不一定能评上职称。”
好多年评不上职称,相应的职称工资10年未涨,老师工作积极性受挫。“不仅对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没有激励作用,反而更闹心。”徐宏说。
“问题是学校多年来根本就没有高级职称的晋级名额,七八年只给了一个指标,比上个世纪70年代买自行车还难,无论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机会。”济南一位中学教师王明说。
职称评聘具体过程也有不少问题。李强2003年晋升到中学二级教师,满5年后,他年年参加晋级,但晋级标准年年变,如今七八年又过去了,还是没晋升上中学一级教师。“晋升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都在领导岗位,一线教师很少。”李强告诉记者。
程平工作近20年,成绩突出,就是晋升不上一级教师。“因为每次晋级标准都在变,量身定做、名额分配,人为因素多,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程平说,“精力放在晋级上,哪还有心教学啊!不仅如此,还人为增加了教师之间不合理竞争的内耗,说起来是笑话,传出去是丢人。”
“明明我的分数够了,却有人故意为难,把该得的等级分数降一个档次,少加了3分,最终让我少了零点几分,没评上职称!”杨青很郁闷,因为她觉得“这其中有个别人暗箱操作,不仅没有激励作用,反而让人怨气冲天,影响教学”。
“当前教师职称评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名额太少,特别是高级教师名额更少,几乎到不了小学段。”淄博一名小学教师林岳认为,“个别教师甚至快要退休了,连一级职称都不是,为教育奋斗一生,打击不小。”
淄博一位中学教师告诉记者,学校700多个老师,高级名额一年也就一个,中级名额2到3个,排队等高级的有300多人,等中级的100多人,“几乎看不到希望。”
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下来了,人也不教学了。 评不上职称的难受,评上的又怎么样呢?
“不少评上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既不愿意多承担教学任务,也不愿意损失一分钱的收入,而且把这一切都视作理所应当,因为他们是‘高级教师’。”泰安一名中学教师王康说,“职称上去了,教学水平下来了,人也不在教学一线了。”
“教师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聘上职称,万事大吉,脱离一线,或者找个清闲处,反正不影响工资待遇。”程平说,“高级职称教师很多都不教课了,工资又不少拿,只有晋不上级的,还在一线苦熬。”
“职称评聘已‘异化’成学校领导管理教师的一个重要手段。”淄博一位教师孙明说,“比如,班主任劳累又费心,待遇比较低,很多人不愿干。领导便会在职称评聘中将班主任任职年限列为‘硬杠杠’。”
事实上,很多老师并不认同这种做法。“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反映,是其成就的等级称号。”王明说,“担任过班主任可以在同等得分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但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限制性因素。反之,就会出现只是有过班主任经历但工作上并无建树,反而比获得过省市优质课、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学科教师得分更高、机会更多的问题。”
职称评聘的具体要求围着荣誉、论文等“指挥棒”转,脱离教学实际,也是一个问题。“能得到高级荣誉的一般是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勤勤恳恳工作多年,也不一定能获得个小小的区级荣誉。”孙明说,“此外,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还要求发论文,绝大多数老师只有花钱、托关系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倒在其次了。”
既要考虑职称作用,也要注重工作实绩
职称评聘分离、待遇不能及时兑现,职称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再加上难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也为不少中小学教师所诟病。
“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后,即使评上了职称,依然是‘空头支票’,涨工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济南市一名小学教师告诉记者。
2005年至2008年,山东中部地区某县试行职称评聘分开,3000多名教师取得了中高级职称资格。2009年职称制度改革后,该县又实行了职称评聘合一政策,但到目前仍有300多名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未能聘任。
“未聘教师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各种来信、来访不断,但因为职称设岗比例有限,待聘教师在短期内还是难以完全解决。”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这部分教师解决不了,新符合条件的教师也很难聘任高一级职称,又造成了新的不满。总体而言,还是评聘合一好,特别是要保持相关政策的连贯性,不能评上许多,聘任很少,增加矛盾。”
上述人士表示,教师职称不应与工资待遇紧密挂钩。以该县为例,高级与中级工资差900元左右,中级与初级工资差700元左右。中级教师是教育教学骨干,而高级教师由于年龄偏大,评上职称后教学积极性大大降低,教学任务相对较轻。
“工资差距过大,导致部分中青年教师为了晋升高一级职称,削尖脑袋,想方设法争取各类考核优秀、荣誉称号和业务称号等,造成了教师间的恶性竞争;部分中年教师对晋升职称失去了信心,工作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还有部分中青年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重,但工资待遇低,心理不平衡。”上述人士表示,“应缩小教师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有效实施绩效工资,既考虑职称的作用,也注重工作实绩,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会更大。”
王康认为,应该缩小职称工资差距,加大绩效工资差距,大幅提高班主任工资。“职称工资有所体现就行,还是绩效工资、班主任工资差距大最好,让能者上、庸者下。”徐宏说。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专家朱永新认为,因为职称评价体系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对年轻教师发展不利。受职称评定制度影响,评职称需要满足发表论文、考职称外语(课程)和计算机等附加条件,导致很多人为此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而没有把精力放在主业上面。应该取消职称的评定,改为用人单位聘任,让职称与待遇脱钩。至于与职称直接挂钩的待遇问题,应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人员的业绩和表现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