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天,一个乡下的朋友托人给我送来了一袋洋芋,当我到车站去取时,看见那么一大袋子洋芋,足足有100斤以上。心里正准备犯嘀咕时,热心的汽车师傅看出我的为难,立即帮我一起将洋芋搬上车,到了我家楼下,我也不多想,直接将洋芋扛在肩上,使出了小孩子吃奶的劲儿弄回家里,幸好我家在二楼。我打开袋子看见金黄色的洋芋,还带着泥土的清香时,虽然汗流满面,心情却舒畅了许多,也不再埋怨朋友的良苦用心了,还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那时候我家经常吃洋芋,上午当饭,下午又当菜,从农历四月开始挖洋芋尝鲜,直吃到第二年二月。吃得多了,怪腻人的,母亲就想办法让我们调换口味。煮毛皮洋芋吃厌了就煮刮皮洋芋加盐,吃得最多的是“洋芋酸菜汤”。
老家坐落在永善县偏远的二半山区,土地瘠薄,主产洋芋、苞谷。阳春三月,是种洋芋的时候 ,大人们从火炕楼上掏出洋芋,选好种子,拿起菜刀,按芽眼切成三角状,分成若干块,然后拌上圈肥,就可以下种了。选了种子后剩下的各种形状的洋芋“屁股”,就将会被蒸煮了。山里孩子早当家,种洋芋的季节,一般学校都要放“农忙假”,孩子们跟着大人来到地里,主要任务就是往大人们挖好的坑塘里放洋芋种,一边放种子一边在心里默默的祈祷洋芋的成活。埋进土里的种子,最好要下一场透雨,种子就齐刷刷地探出了头。又经太阳光的照耀,洋芋长势很好。接下来就该到施肥、薅草的时候了,孩子们就在一棵洋芋旁边放一小撮尿素,大人们给洋芋根部盘土,为的是渐渐长大的洋芋不被阳光晒绿。绿油油的洋芋苗,昭示着秋天沉甸甸的收获。随着天气的转凉,在阵阵秋风的吹拂下,洋芋叶子由绿变黄,该到挖洋芋的时候了。挖洋芋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那种汗水浇筑出的喜悦是没法用语言形容的。
童年的我们,可没有如今小孩子那么多品种的零食。约几个小玩伴上山,一撮箕洋芋,便是我们能享有的美食了。找一块背风平地,捡来干柴生火,等火堆里有了很多的木炭时,便把那一撮箕洋芋全部倒入火堆,我们围坐在火堆旁,每人手里拿一根长长的木棒,各自翻烤着洋芋,一会儿,一个个黑乎乎的洋芋滚到眼前,争抢在手中,不一会儿,洋芋没了,只是多了我们满手遍脸一嘴的黑灰……该回家了,我们又围在灰堆边,一起憋足了劲,撒尿浇灭了火堆……
后来,我进县城上中学,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城里人也吃洋芋,但吃法要讲究得多,不像我们在家那样吃的,街上卖的叫炸麻辣洋芋串,其实就是把洋芋从农村拖进城,油炸后再添些作料罢了。 今天,洋芋的吃法更是五花八门。走进昭通的大小饭店,餐桌上洋芋烧牛肉,洋芋大盘鸡,洋芋炖火腿,洋芋烧牛排,青椒洋芋丝,凉拌洋芋丝,干煸洋芋丝,荤菜素菜,应有尽有......
今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将于7月8日在昭通召开,一时间,昭通大地处处都充满洋芋的话题,也使昭通这块孕育洋芋的热土更添生机。在昭通大地上,洋芋实现华丽转身,洋芋曾挽救了饥荒年代的生命,而今小洋芋闯荡大市场,将来,洋芋必将撑起乌蒙大山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