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永恒》这本书的作者李政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很有幸他曾经来到艾瑞德国际学校做专家培训,聆听他关于教育的解读,当拿到他的著作时,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
通读本书之后发现,本书由18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01追问教育
02人生中的教育
03时代中的教育
04时间中的教育
05空间中的教育
06自然中的教育
07社会中的教育
08学校中的教育
09家庭中的教育
10职业中的教育
11艺术中的教育
12影像中的教育
13戏剧中的教育
14技术中的教育
15教育中的教师
16教育中的学生
17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
18终身教育
看到01时,其实我还是一头雾水的, 因为总觉得李政涛先生所写的每一句话都好像有很深的意境,但是又没有详细的解说,总有点云里雾里的错觉。
当第一部分追问教育快读完的时候,才终于有了一些感觉,原来第一部分追问教育是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考,剥离了教育的表象,看到了教育的本质。所写的每一句话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例如“教育的优雅,有的是急匆匆中显现的优雅,有的是从容甚至悠闲的优雅。”这句话就让我想起了学校里的一位老师,她将每天的工作形容为“赴一场盛宴”将二者结合之后,我才算粗略的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不止于此“教育丰富了人的生命体验,拓展了人的生命体验的边界。”我对这句话的认识是:教师将自身智慧中的精华(主要指人生体验),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即便学生没有这样的人生体验,但依然有了人生智慧,如此一代代传承下去,不就是丰富了生命体验吗?
在第二部分人生中的教育,我知道了李政涛先生原来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如此之高的人,他会将别人批评自己的话放大,成倍放大,从而引起自己的重视并改进,同时还将赞扬自己的话打折处理,并且尽可能的打折,从而避免被种种赞扬淹没,漂浮在虚名的泡沫之中。
如果易地而处,估计我听到身边的溢美之词,一定会欢呼雀跃,即使表面表现的多么的淡定,但是当退出喧嚣之后,一个人独处时,依然会忍不住骄傲一下,毕竟谁都喜欢听好听话,但是李政涛先生却没有,这和《论语》中的“吾当三省吾身”是何其相似?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谦卑的态度,好学的姿态,才能不断的进步。
第三部分——时代中的教育,我对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产生了一些迷惑,之前只听说过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并未多做关注,查询之后才知道二者的区别:人工智能擅长处理数据,不善于抽象思考,而人类不善于处理数据,但擅长做抽象决策,因此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截然不同,不具有可比性。换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可以被视为增强智能,二者相辅相成,当人工智能完成了大多数简单重复的工作后,人类能有更多的时间创作、社交或者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又有何不可呢?
第四部分时间的教育中,让我产生迷惑的地方又出现了。福柯说“学校通过对每个行动的时间控制,进而控制出被权威操纵的肉体,而不是洋溢着动物精神和理性的肉体。”其主要目标是学校时间表,如同蜘蛛网般困住了网络中的那些人。当然,对于这种判断作者也说了,不具备必然性。那如何调节这样的矛盾呢?什么样的教育时间最有助于人的生命主动、健康地成长呢?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实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答案,因为这个答案没有确定性、唯一性,也不会有穷尽。“范式”+“变式”的教育时间安排,或许能让矛盾化解。于是我就想到了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对于学生而言,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所以在安排学生时间的同时,可以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安排,既锻炼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也给学生的时间留白。
接下来,我还想说一说终身教育这部分,“生命终,教育止。教育终,生命止。”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到了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
今天跟妈妈讨论了保险的话题,跟她科普了一下保险的基本常识,妈妈跟我感慨:还是多读书好啊,什么都懂。因为妈妈小学都没有毕业,如果以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大概会对她表示一下惋惜,毕竟过去的家庭,孩子多,并非每个孩子都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但是现在,我跟妈妈说:你也可以没事儿多读读书,开卷有益。但是,妈妈直接跟我说:我比较笨,也不爱学习。我还能说什么呢?知道某件事是好的,但依然不愿意为之付出时间,成年人的堕落大抵如此吧。希望我能避免这种思想,实现自己的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