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老师的标准,就像是航行的彼岸,眼中看到彼岸,心中才有光亮。那么怎样践行仁爱之心了?暑期读了李镇西老师的《重读陶行知》一书,我深有感触: 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自然而然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最能感染孩子们的心。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师者,才能培养真善美的活人。
一.“走进去”,“蹲下来”,在平等尊重中让学生触摸到教育的温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关系的构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温度教育的前提。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看作真理的化身与知识的源头。以为教育就是居高临下的管学生,训学生,板着面孔说教而应该把自己视为和学生一道成长的同伴。一道成长就应该彼此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的泉源》一文,了解到陶行知先生给一个叫吴立邦的13岁小朋友的三封回信,完全像平等的朋友,或诗友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回信言辞平等,谦卑,诚恳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教育家写给一个小孩子的。陶行知的这三封信教我们如何尊重孩子。
爱和尊重是教育的真谛。老师对学生的尊重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而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两种尊重虽然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两者互为条件。加拿大作家玛丽.安.伯德在《难忘的八个字》中讲在一次耳语测试中一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伦纳德夫人对“我”这个先天裂唇而又左耳失聪,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字。这短短的一句话,给了一个常受嘲弄的残疾儿童,以震撼内心的巨大的欢乐和生活的勇气,从此不再孤独,不再自卑,因为她知道自己最爱的老师也爱自己。乌申斯基说:“教师是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用的阳光。”正是伦伯德老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为小女孩的心灵注入了一束阳光,改变了她对人生的看法,也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作家。要有怎样慈母般的博大的情怀和柔软的内心才会发出这天使般美妙的难忘的八个字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和他们进行交流。在民主,平等,尊重中让孩子感受到教育的阳光般的温暖。
二.“能用手打开的结,就不要用牙咬。”有温度的师者懂得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
李镇西老师在《重读陶行知》一书中说:教育学生应当严格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富于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太严格了,虽是谨守规则,却有些枯干气味。自由中有规则,规则中有自由。因此教育学生要严宽得当,严而有格,宽而有度,学生尽管小,但是“冷暖自知”,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会珍惜教师的这份信任和期盼的。“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面对心智不够成熟,自制力较差,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心理脆弱而又很要面子,这样宽容爱惜往往比当众责难效果更好。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谅解学生,一旦学生的行为有些出格,不要理直气壮一味的批评呵斥。而应心平气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者放一放事后冷处理。有时我们放学生一马,给他一个台阶下,既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彰显了师者开阔的胸襟与教育的智慧。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的教师会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陶行知先生的四块方糖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宽容力量的最经典的范例。伟大的教育,润物无声,怀着欣赏,充满爱心。陶行知对孩子的评价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打人这样的结果是应该受到批评的,但小男孩遵守约定,敢于承担,勇于认错,有正义感,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难道这些优良的品质不应该用糖来奖励吗?有温度的教育,甜蜜的教育就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设法让孩子知道,与此同时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不留情面的给他指出来。宽容是引导学生走出困境的一副良药。
十年前聆听了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师的德育报告很有感触。她讲到面对那个给老师刚穿的新裙子后背甩墨水的学生,没有生气发火,而是来了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有我的奥妙”的广告词用宽容,幽默智慧处理了课堂突发事件。试想面对老师的大度与宽容,在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这个有意或无意犯错的学生,他能不会自省改错吗?西谚云:“能用手打开的结,就不要用牙咬。”对犯错的学生,教师要有“容错”的雅量和气度。”
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情怀的教育,触及学生心灵,有温度,有色彩。
情怀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姿态,是好教师生命的怒放和吟唱,陪着学生一起赏烟云岚霞,一起品细水长流,用自己蓬勃的生命状态,用自己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为思政课教师提出6点要求,其中一点就是情怀要深。他说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我为什么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这样有情怀的师者,有温度的教育,让人铭记终生。
教育情怀也是源于用柔软而敏锐的心去关爱学生,饱含激情一如既往的热爱着生活,用诗意和创意给庸常的生活制造一些小惊喜。 暑期高三补课,有幸聆听了长安一中高级教师韩超老师的报告。深感韩老师就是一个有激情、有诗意、有情怀的语文人。在学生备考最艰难最疲惫的时刻,趁着朦胧的月色,韩老师扛了一片从校园采摘的绿油油硕大的芭蕉叶进入教室,让学生在蕉叶上题名留念。古有文人雅士蕉叶题诗,今有长安学子蕉叶题名。同时韩老师鼓励奋战高考的学生们大叶(业)有成。让紧张备考的学子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和调节,自习室成了栖息地更是加油站。对于韩老师的学生来说,这份惊喜来得并不意外,因为他们的老师一直就是一个有情怀的师者。不信你看,春寒料峭,灯火阑珊时,老师带领辛苦学习了一天的同学们来到校园玉兰树旁,树上是洁白的怒放的玉兰花,树下是不知何时悬挂起的写满诗句的红纸条,老师和同学们在月夜里在灯光下一起兴致勃勃的赏花、猜花谜。老师还会带着他们在清明节那天到学校附近的杜公祠思接千载,风追子美。在诗圣堂前献上学生自编的花环,师生齐背杜甫的经典诗歌,韩老师还会深情朗诵自己写的拜祭杜公甫的祭文。不在现场的我,隔着时光仿佛也触到了一个有情怀的师者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的教育温度。有如此赤子之心、有教育情怀的智慧师者,何愁迎不来教育的春天,何愁培养不出真善美的活人。
想想自己也曾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过,也曾为高三最后一次练考,讲桌上学生培育的那盆被斩掉身体只剩下头蒂部,却蓬勃生长的清水红萝卜缨感动不已,而撰写随笔和学生分享。也曾为运动会女生不愿意参加长跑项目,鼓励她们和她们并肩训练,并在正式比赛那刻神奇的和她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做那个追风少年,陪着学生一起跑,奋力拼搏,顺利完赛。也曾在教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时与学生一起情不能已,声泪俱下……如今是什么消磨了我的情怀,只剩下冰凉的说教?擦拭干净蒙尘的心灵,呼唤情怀回归。我愿意为教育做出改变,重新做回当年那个精神丰富的人,做回精神灿烂的人,把求真向善作为一种自觉行为,用美好的情怀去温暖去教育学生。
我愿以一颗赤诚的心去追求真理,追求充实幸福的生活,一亩心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就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说的那样,每一颗孩子的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就让我们带着对学生真挚的热爱,带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 ,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师者,在教育的海洋里挥洒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