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之劳之”在沟通中运用“启发式提问”事半功倍

      《子路篇第十三》中“先之劳之”,是告诉人们,做事时思考在先,谋划在先,准备在先,要有多种预案,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樊登老师的沟通秘籍里提到:在沟通中运用3步“启发式问题”这个工具,就可以达到“先之劳之”的效果,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启发式问题:

        第一问:“你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和目标?”

        第二问:“你的现状是什么?”

        第三问:“为实现你的目标,你有哪些可供选择的方法和路径?”

        举一个高三不爱学习、特别叛逆,家长经常责骂也没有用的孩子逆袭的案例。父亲学习了沟通力以后,用了这三招“启发式问题,搞定了他儿子,最后儿子考上了北影。父亲也成为了家族里传奇式人物,只要家族里有搞不定的孩子,都会找他帮忙。

        他这样问孩子:“高考你想要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儿子:“我想当个演员。我想当一个黄晓明那样实力派的演员。”

      父亲:“那么你怎样才能成为黄晓明那样的人?”

      儿子:“那我得上个电影学院的表演系。表演系上完,我觉得我差不多。”

      父亲说:“那你的现状呢?”

      儿子:“现状是我的文化课可能会差。”(看到吗?孩子在主动思考。)“我的政治不行,我没好好背,我的英语和数学,其实我在努努力,我觉得我能跟上,艺术类文化课要求也不高,400多分就够,就有机会。表演这方面我觉得我应该可以,面试我有信心通过。”(孩子在主动分析现状)

        父亲:“那你做什么来实现这一切?”“你能做些什么?”

        儿子:“我没做什么,就是天天想这事,没好好上学。”

      父亲:“那有哪些可供的选择的方法和路径。”(你看,就是按照启发式的三个问题提问。)

        儿子想来想去说:“您能给我找个家教吗?帮我补英语和数学……”

        从这个案例中,父亲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把问题抛给儿子,换醒了孩子的内在动力,认清了自己的现状,并肩负起了自己的学习责任,主动要求补课、学习,跟原来相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觉知—接纳—改变,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招可用在各种问题上,只要有人来向你请教,立马展开“启发式提问”,包你百试不爽!

女儿李婉清画的精微素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