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48篇。
《论语宪问篇第十二》第24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则论语也是争论了上千年。
先看朱熹注解——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愚按: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
杨伯峻注解——【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李泽厚注解——【译文】孔子说:“古代学者是为了改进自己,今天的学者为了教训别人。”
钱穆注解——先生说:“古之学者,是为己而学的。今之学者,是为人而学的。”
李里注解——古代的学者、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修炼自己的人格。今天的人读书是为了得到人家的重视,得到人家的欣赏,得到人家的称赞,得到名利。
赵又春注解——“古人学习是为了完善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教训别人。”
南怀瑾注解——“古之学者为己”,古人为自己研究学问。“今之学者为人”,现在人为别人研究学问。
诸说不同,各有其理,我更倾向于南怀瑾和李里的。
这则论语在讨论学习的最终目的,或者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今天绝大部分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学位,为了评职称,或者为了考各种各样的证,为了外部的肯定和确认,很少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完善而学习的。内心也很难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很多孩子是为了家长学习,荀子在《劝学》里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赵又春在《论语真义》里讲“为禽犊”是小人拿学来的东西去喂别人,显示自己高人一等,
我不敢苟同,以为禽犊:把它作为家禽、小牛。古代多用“禽犊”作为馈赠他人的礼物,这里比喻小人之学,不过是为取悦于人。
荀子阐述了关于学习的观点,古时求学的人是为修养自己的品德,现在求学的人是为取悦于他人。或者是为了获得文凭,获得外部的认可与肯定。
以前学习更多是为了考试、考证等学,人到中年,该为自己学了。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