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我们都知道子贡特别有钱,是史上有名有姓的大富豪之一,另外一个就是范蠡,就是西施的那个情人。子贡就从外面带回来一些沦为奴隶的人,他把他赎回来,因为他有钱,他愿意做这个善事。他把这些人带回来之后,他也觉得自己很有钱,我做善事又不是为了领政府的报销,所以他就不去报销这个赎金。
这件事大家都觉得子贡非常了不起,可是孔子却批评了他。孔子说你有钱,但是你不去领这个赎金,其实你就提高了做这件事的道德准则。别人再遇到这种情况呢?我拿钱把一个人赎回来,我要去报销的时候,我就会很犹豫。如果我报销了,人家说你看子贡都不报销,你怎么道德没有子贡这么好呢?你为什么不能学学子贡呢?你看看人家。可是如果我不报销,这个经济损失我也不愿意承担,或者我根本承担不起。所以人家就会觉得,我去赎奴隶的这件事就挺为难的,可能就会放弃,我做不了。
所以孔子就跟子贡说,看起来你做了一件德行很高的事,你赎了人,你还不要报销赎金,你觉得自己了不起。但是你破坏了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你人为性地去提高了这个政策的道德标准,反而破坏了人们的道德。
如果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来理解中庸,就能够知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它在讲什么呢?它就是在讲,你要用理性来约束自然的情感,你要让这种感情的流动、爆发和冲突都在一个有节制的状态下,它是中,不偏不倚的,所以它是有道理的,它是有节制的。
把这些都讲完之后,我们就会觉得中庸这个词也还不错,但这就是我们文化上一个很典型的状态,就是在克制的感情状态中,我们就不会有那种极致的表达。那么人们的感情就会变得委婉、细致,就容易忧伤。所以中国诗歌的特点,就会朝委婉的方向发展,而且会表现得很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