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的本质
有这么一个段子:
上厕所的时间
马桶 = 5分钟
马桶 + 手机 = 15分钟
马桶 + 手机 + 无线网 = 45分钟
马桶 + 手机 + 无线网 + 电源 = 无限时间
还有一幅图,可以体现现在互联网的地位,被修正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如下:
日常生活中,去到餐馆、咖啡厅、旅馆等地方,坐定后,第一时间的反应:
“老板,wifi密码是多少?”
可能也是被问烦了,现在基本都在墙上,桌子上贴上了wifi密码,wifi已然成了标配。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用4G呀,那我只能说,你呀真土豪。一般人,一月流量能有多少?
对wifi的依赖,本质上也是大众生活对互联网的依赖。那么互联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先来听听互联网大佬们是咋说的:
马化腾: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促进信息沟通,使得信息交流和获取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马云: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唯有分享才可能把资源都聚拢在一起,而唯有资源聚拢在一起,才可能降低沟通和交易的成本,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被碾成了一块扁平的大饼,而以往依靠信息不对称而构筑起来的产业链便会被彻底地打破。
张朝阳:互联网的本质——信息的加工聚合,最终实现公众对于事件无限接近真实的了解。
首先,我们能发现一点,一如既往,还是马云能扯。但是,对于以上的观点,个人觉得不是很全面,或者说,都是站在某一个维度来谈。如果读者留心,应该能发现:
马化腾:做及时通讯的,所以说是“促进信息沟通”
马云:做电子商务,当然要大家“分享”信息了
张朝阳:搜狐开始是做门户的,当然是“信息的加工聚合”
他们说的都对,但是对于我们理解互联网的本质来说,可能会造成一些困扰和误解。会导致我们只看到冰山一角,管中窥豹。
而百度百科,以及360百科,给出的定义:
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互动、虚拟、服务
但是本人觉得,这个定义,也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本人比较赞同马云的参谋曾鸣的观点1: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三个字词:互、联、网,是不是有点“见山还是山”的感觉?
1.联
联接:基于网络的基础通讯架构设施,让信息基于设备,能联接起来。
2.互
互动:当有了联结后,人们就开始互动起来,代表产品有BBS、微博、微信等。互动包括聊天通讯、关注、点赞、评论、分享等。
3.网
联结,深度互动形成多对多的关系“网”。从开始的门户和搜索引擎是多对一的关系,进而发展到SNS的双向多对多的互动关联。
总结一下,互联网的本质就是:
信息联接互动的网络
这三个因素,不是割裂的,而是共同演化。更多的联结,带来更多的互动,更多的互动,使得网变得愈加复杂,最后互联网会变成这样:
“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
所以,几个大佬的描述,都有其特定的场景,对本质的描述,还是不如解构这个词本身,脱离具体的场景,更有说服力,更加深刻。
2.互联网精神
曾鸣将互联网的精神,总结为:
平等、开放、互动、迭代、演化
平等
网状的互联网,是没有中心点的,虽然不同的点,重要性不一样,但是没有绝对的权威,目前的整体趋势是去中心化。
互联网三巨头BAT,归纳一下,干了三件事:
百度:连接人与信息
阿里:连接人与商品
腾讯:连接人与人
但是从今天的现状看,例如:
1.人与信息的连接,除了百度,还有360搜索、搜狗、知乎、微博、微信以及各种垂直社区等。
2.人与商品的连接,除了阿里,还有京东、美团、糯米、亚马逊、App Store等平台。
3.人与人的连接,除了腾讯的QQ和微信,还有钉钉、陌陌、微博等平台。
我们不再依赖一个单一的点,就像搜索,我们除了百度,还有很多的选择,这就叫去中心化。面对互联网,各个平台都是平等的,只是各自服务的群体的多少或者用户类型的不同。
开放
只有开放,才能有更多的连接。只有更多的连接,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价值。
我们来举一个人与人连接作用在生活中的例子。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其论文《弱关系的力量》中,阐述了弱关系链接在找工作中的价值。
格兰诺维特把求职方法分为四类:
1.通过正式渠道(比如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或者职业介绍所)找到的
2.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
3.直接向就业单位申请找到的
4.其他方法
格兰诺维特的抽样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个人关系是寻找工作的主要方法。大约56%的被访者使用了这种方法
18.8%使用了正式的方法(9.9%使用了广告,8.9%使用了其他正式方法)
18.8%使用了直接申请,6.7%属于混合类型(包括‘不确定’)
如果基于互联网,让信息更多的开放,那么能带来的价值,会远远超出想象。现在的共享经济,本身也就是开发信息的结果。开放车子的信息,有了Uber,滴滴打车。开放房子的信息,有了Airbnb、途家等。
互动
信息的传递,本身就是一种互动。http传输协议,就是三次握手的结果。三次握手,是端与端之间的三次互动。这是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基础。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提供服务,都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
迭代
迭代应该是互动的一个结果。
一个产品,一个服务,先让用户用起来,发现问题,就立即修正,发现好的点,进行强化。在与用户的不断互动中,更新产品和服务,就是迭代。
演化
演化不是计划,是不确定的变化。在实际的技术开发中,采用A/B Test的方法,来确定两个方案,哪个更好。通过更新版本后的数据变化,来确定版本升级的优劣。都带有不确定性。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世界上不变的就是“变”,互联网也不另外。
3.“势”
当我们知道了互联网的精神后,就要应用到实际的产品、开发、测试、运营、组织管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本人理解为是一种互联网的“势”。跟大家分享一句话:
上者用“势”
中者用“人”
下者用“器”
雷军在接受央视《遇见大咖》栏目采访的时候,也说过一句话:
"我觉得聪明的人、勤奋的人,这个世界上多了去了,这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互联网的更深层的“势”,就立即行动起来吧。
以下是视频的截图:
欢迎关注《产品经理学习进阶》公众号Growth_PM,给我留言,一起学习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