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这也是我许久未提笔写字的算是“开山篇”,所以毫无顾虑,想到什么写下来便是。
【令人有些生厌的部分】
在我心中,那绝对要算村上花大篇幅为自己至今“总是被提名却从未获奖”的人生标签辩解的那一章!
首先,村上的书我只在高中某个暑假读过《海边的卡夫卡》,只记得整本书以两个毫无关联的男主人公引发出的两条故事线交叠展开,每条线都会有些奇异的人物(此处奇异只是我现在回想起那本书得到的第一感受)出场进而导致一些怪异的事情发生。
所以对于村上作为一名小说家(他大半辈子的职业)所拿出的作品,到底值不值得那些个奖项或殊荣,我完全没有资格去评判,连稍加个人感受恐怕都不合适。但是,对于那些总是用满不在乎的口吻为自己翻来覆去地辩解(至少从我的角度看是这样),告诉大家自己其实长期以来深受其扰的人,我总是会不自觉地给他们贴上“明明超级在乎”的标签。
如果村上的作品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是经得住时间的历练最终成为经典,那么我能做的就是真心祝愿在他有生之年可以感受到这个星球给予他应得的荣誉(无论何种形式)!
【令人感同身受的部分】
其实这本书也算是村上的自传。我是个挺喜欢读传记的人,可自从读过阿加莎的自传后(当时也是无意中下的电子书)—絮絮叨叨絮絮叨叨,又在看了荣格自传的一章节后—一直缠绕在他童年的一个奇葩梦上,说实话,我之后再看到自传心里是真的会打退堂鼓的。所幸我翻过了村上这本让我有些生厌的部分,之后的每一部分都让我感同身受。
— 契机 —
他带着大家走入他的青壮年期—一个神往自由、热爱爵士乐的日本青年,和妻子一起辛苦奋斗终于圆梦开了家爵士乐餐厅,又在三十岁快来临之际,好像被上帝的苹果砸中,开始在餐厅小厨房的桌面上执笔写作。
或许是他善于挖掘自身潜能,也或许时间到了该他出场了。总之,我很喜欢也很赞同他对于写作的基本准则:
自己开心就好!
— 机制 —
接下来,村上就开始用他三十多年的职场生涯所得出的自己的一套写作运作机制,非常直观地,向我们展示他完成一部作品的一整套流程,加上一部作品人物素材的积累,再加上一些辅助工具(陌生国度啦跑步啦规律生活啦等),再再加上主观改变,再再再加上客观支持等等……
于是,跟着他的脚步,越往下读越发产生了:即刻提笔,写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不管不顾般,赌上一切般—也要去完成这件事的冲动!
— 心流 —
这是我之前读一本女性成功学上唯一记住的信息—心流。
意思是:当你在做一件你真正喜欢的事时,你会忘记时间忘记地点甚至忘记自己,唯一能感受到的是心和这件事产生的共鸣,韵律相同,节奏一致。
这真是世间美事一桩!
如果你把上述定义向村上说明,并且问他:所以,你在什么时候产生过心流?相信我,他一定会恍然明白:哦!那可多了去了!
因为他坚信:小说家一旦塑造出了故事里的人物,那么,故事情节就会自己向前推进,这时,小说家只需也只能把眼前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用文字还原出来,就成了!就好像你正在观看一出由你一手创造出的一群小人儿表演的戏剧,而演出地点就是你眼前的书桌!
这岂不就是这个职业最能产生心流也最能获得满满幸福感的时光吗?
— 感动 —
他也提到了小说家的衣食父母—读者。
这也是身为小说家最幸福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如果你的书在一个家庭中被几代人传阅,成为各种人际关系磨合的一味良药,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甚至成为几代人的烙印… …
【于我而言】
总之是认真考虑过一番后才发现,自己只要启动就根本停不下来的一件事应该只有写作了。可惜目前还未能享受到心流带来的快意… …
要说我在“成为一名小说家”的道路上可以向村上先生借鉴的地方,首当其冲便是取材从身边入手,不求大场面大背景,只求小人物轶事横生。
且让我在此开辟新的文集#关于这本书,我想说… #,并且立下目标:两年内读一百本书,让这个文集收录一百篇。
以此,权当开启我小说家之路的钥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