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通常会告诉他是河北卢龙县人,绝大多数人会说不知道,这与北方人回答说自己是哪个地市的习惯不太一样,再补充一句秦皇岛人就都知道了。通常会反馈说:哇噢,海滨城市呀,挺不错、好地方。
之所以不愿意直接说是秦皇岛人,并不是对秦皇岛有意见。秦皇岛海滨距离我农村家里有150里路,22岁当兵探亲的时候第一次去也仅仅是转车路过作短暂的停留,之前关于秦皇岛的一切都是“听说”,再后来去过几次发现和我家所在的卢龙县还真不一样。
老家村子叫“毛各庄”典型的中国小农式乡村,生活生产完全自给自足,至今农田里都无法实现机械化,住小平房、睡土炕,比较有特色的“纯红薯粉条”、“花生”、“纯物理压榨花生油”、“小米”也都是农作物,其他的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什么。
老妈在嫁给老爸之前做过7年的村里代课教师,听外婆村里人说老妈年年都被评为唐山地区优秀教师,嫁给老爸后要跨地市转接人事关系,因为婆家(我们毛家)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硬是被耽搁在家里而做了一辈子农民。
正是老妈这7年教师经历,从小就一直教导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好好上啊,上好给妈争口气呀”,印象中再也没有别的说辞了,至于“黄金屋、颜如玉”是什么则完全不知道,靠着这两句教导直到初二在同届重点班里一直是重点培养对象,也是当时一直引以为豪的。
由于个子大也要顶一个壮劳力干活,15岁初二那年夏初的一个周末,整整两天背负着五十斤左右重的喷雾器给虫树喷洒“3911” 剧毒农药,然后“中毒”在家治疗了一周,返校上课文科还好,数学、物理断档跟不上了,勉强凑合到初三学化学更是一点都不会,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又不敢和家里讲,怕老妈担心。
“学好给妈争口气啊”,印象中老爸、老妈日常聊天都是谁谁两口子小年轻一年种了10亩地,多争气;谁谁出门建筑工地打工一年带回家万八块钱,多争气;好像争气也就是这些,那跟上学有什么关系呢?一点也联系不上。现在还小再玩几年,等长大成家了好好干把日子过好,给我妈争口气。抱着这个信念(借口)天天逃学去网吧“砍传奇”,后来被老爸发现了,经常到学校、网吧查我岗,就骑30多里路去隔壁镇去玩。
凑凑乎乎到2003年初三后半个学期,因非典停课近2个月,中考简化只考语、数、外三科,靠着初一、初二积攒的底子考上了镇上高中,因为这还一度觉得自己牛的不行不行的(很多天天在学校按部就班上课学习的没考上),立志要把之前的功课都补上,等到高中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年级组主任是化学老师天天被老师逮着搞,厌学情绪更浓。
逃学不上课没多久被学校发现了,学校对家里讲一定会严肃处理,怎么着也得给个处分(其实是口头处分,不会真的放入档案,这都是后来才明白的),父母怕我档案中一辈子背负处分(父母在村里是见多识广之人,可见村里人多淳朴)就没有再劝解让我继续上学(就当时现状学也学不好了),转而为我另谋出路“去当兵”,找了家里认识的一些所谓“人脉”给人送了6000元钱(2003年可不是一笔小数,在农村现在也不是小数目),却没有去成。
待征兵工作过后给亲戚家的木材市场在火车站看货,零下20多度没有采暖睡在一辆报废的中巴车里,春节后和另外一亲戚到唐山建设路北口“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工地做钢结构房顶“网架”,在基本工资800元的情况下扛钢管卖体力每个月加班能赚到1800元钱,可能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但当时蛮自豪的,实现了我父母口中的“争气”。
2004年年底不知道是家里的“人脉”又起作用了还是什么原因,我被“湖北消防”部队选中应征入伍,临走前接兵干部按例进行家访,问到我为什么当兵,我回答:“端起钢枪,保卫祖国”。这话至今我都觉得没毛病,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听了会哈哈笑。
12月10日报到,“死党”知道我要当兵少说走2年,老爸便让“死党”骑28杠自行车,我抱着大迷彩包、背着背包穿着新兵服、解放胶鞋坐在后架子上一路扭扭晃晃的到了镇政府大院里。大院里已经很是热闹了,可能是没见过什么世面,发小丢下我骑车就“跑”了。镇上去往“湖北消防”部队的一共8人,互相之间大部分都认识,个别不认识的是因为大我几岁,其中一个21岁已经订婚了,其他7名战友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七大姑八大姨成群结队的送到镇里,又过份的送到县里,还欺负人的送到隔壁县火车站,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看着、羡慕着、嫉妒着,这一走便是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