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一直都偏爱散文。因为散文就像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只要你装上了情感这对翅膀,就可以肆意翱翔。现实总会给你灌输源源不断的素材,小到一朵浮云,一片落叶,大到历史,国家。他们全部都能成为你情感的容器。散就体现在这里,看起来互不相关,实则都在突出作者的某个情感,做到形散神不散。这种肆意泼洒笔墨的写法受到了无数创作者的偏爱,我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但小说我却基本没写过,想起来好像只在小学编过几篇不算故事的故事。那些篇章甚至没超过800字。先不说编得好不好,我甚至都编不出来。我实在是很想知道那些作者是如何写出那般曲折的情节,各个人物互相影响,各条故事线相互交错缠绕,最后编织出一个气势宏大的篇章。小说三要素我是早已知道的,人物,环境,情节。但这三好像没有什么用。
说起来也奇怪,我开窍是因为在学写议论文时看了一本书。里面教了如何分析实事新闻,可以把里面的各要素分开。比如对于恐婚现象的分析就可以多方面展开,恐婚群体,恐婚原因,恐婚的影响,恐婚的具体表现,最后论证得出自己的观点。这个启发了我,那小说的编写不就是这个的逆过程吗。先确定你想表达什么,再确定与之相关的要素,再让他们按能表达出观点的方式相互碰撞。而要素恰可以归类为环境,人物,情节。比如我想要讽刺某省社会治安混乱。那要素里肯定要有扰乱治安的人,被扰乱的人比如老人,小孩,妇女,还有不作为的警察。这是人物要素。环境要素可以是下雨的街头,偏僻的乡村,甚至警察局旁,这是环境要素。最后就是情节要素,说白就是在你确定人物和环境要素后在他们的基础上如操控提线木偶做出精彩动作般让他们碰撞出火花表达出你要表达的东西。
比如按上面的要素来就可以梗概(情节要素)这样编:下雨的街头,警察在警察局里躲小雨,看到人抢了一个妇女的钱包但却因为小雨不肯出去,罪犯跑到了偏僻的乡村,又看到一个小孩,把他的值钱东西甚至糖都抢了。故事的雏形就有了,你还可以引入新的要素,比如见义勇为的人,乱作为的警察。
接下来又可以继续扩充,罪犯抢孩子东西被一个农民看到了,他把罪犯制服然后还了孩子东西,一个警察看到倒在地上的罪犯以为他是受害者,把农民逮捕了……
在三要素都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各种文笔功夫了。人物环境情节是递进关系,先确定人物要素与环境要素,再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想表达的东西操控要素,情节要素就出来了,最后就是动工开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害怕引入新人物环境要素,但也不要引入太多刻意的人物(工具人)环境要素。凭借这一点感悟,我终于编出了万字长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