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又被逼婚了。今年27岁了。每次打电话,总是不变的话题,媳妇。这次,妈妈说父亲的身体不好,一反常态。他们一般都是报喜不报忧,心疼弟弟一个在外面打拼。
在他们观念里,婚姻是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就有爸爸,妈妈。所以,婚姻,从小就在我们的思维里扎根。小孩子,就希望能和自己的白马王子或是美丽的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不结婚,在父母眼里就是天理不容。他们认为,在他们的时代,不结婚,都是家里条件不好,娶不起媳妇。父亲竟一度怀疑我弟弟有病。真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奇葩。
感情基础是婚姻的前提
古往今来,爱情被人们口口相传。从董永与七仙女的神话传说,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坚贞。感情基础也慢慢变成婚姻的前提。
每当提到感情基础,他们就认为,他们的时代,相亲后,几乎没见几次面就结婚,不也过一辈子。你们谈感情,谈来谈去,现在离婚率比之前高出多少?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的主要矛盾是为了吃,精神生活几乎很少没有。时代变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即将进入小康生活,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广场舞成为全民活动,对于婚姻的要求也提高了。感情基础也成了婚姻的重要前提。
婚姻是对家庭的义务,也是对自己的义务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就是说,到了一定年龄,婚姻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一种义务。
在西方国家,孩子18周岁就成年了,父母的责任也就完成。而中国的父母,他们需要供孩子上大学,帮他们买房子,把他们送入婚姻的殿堂,并且替孩子照顾他们的孩子,分担孩子的负担。这是典型的中国父母认为的责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中国父母的写照。
同样,婚姻也成了孩子对于家庭的义务。中国传统观念中,男孩为家族传宗接代,做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女孩,给她找个好人家,百年之后,有人替他们照顾她。
我朋友小丽,她的母亲癌症晚期,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女儿结婚,有人替她照顾她。那个姑娘,为了让母亲放心,在母亲去世前仓促的完婚了。母亲放心的离开了人间。女儿过着她母亲认为对的生活。
父母像一张大伞,他们要拼尽全力,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结婚,趁自己年轻,替他们照顾孩子,分担压力,让孩子安心工作。年轻时,把最好的给孩子;年老了,尽量替孩子分担压力。
“老有所依”,父母怕自己离开后,把你孤零零的就在人间,老无所依。他们生前,死后都为孩子操碎了心。随着医疗制度逐渐完善,养老已经不是问题。您不用担心您孩子没人照顾。
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幸福”。一个人的幸福真的需要建立在另一个身上吗?就凭着一纸婚约,就能把两个陌生人绑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吗?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留下太多牵挂。
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不是围城,不是一种义务,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论男女,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经济,人格都是独立的,他们可以选择“婚或不婚”。没必要在像之前,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不将就,不妥帖。婚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门选修课,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没有“当”与“不当”。
愿我们都能过上心仪的生活,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婚”与“不婚”与道德、责任无关。
不要用“爱”去绑架孩子,进入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