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公平地分享属于自己的部分,只是大多数人拒绝潜意识的召唤,不理睬潜意识伸出的双手罢了。
沐浴新阳光,走向心智成熟之路
心理学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抗拒潜意识的暗示”一节中写到: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病人是否需要使用这种工具,需要使用到什么程度,以及为了什么目的而使用,完全是病人的自主选择。
有的病人为了接受治疗,会自行克服一切困难,包括治疗费用不足,亲人或朋友极力反对,曾有过的不愉快的治疗经历等。他们会努力争取早日治疗,享受治疗带来的一切好处。另外一些病人则不然,他们可能拒绝接受治疗,即便勉强接受治疗,也无视医生的爱心、努力和治疗技巧,他们思想顽固,不肯配合医生的安排。
派克认为: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一种“催化剂”,病人的痊愈,看似是咨询师的功劳,但归根到底,离不开病人自身的努力。
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病人是否有“成长意愿”。无论病人的病情达到何种程度,只有依靠强烈的成长意愿,才能够扭转乾坤,使治疗得以进展。
成长意愿的本质与爱的本质是一致的。爱,就是为了心智的成熟而自我完善的意愿,真正拥有爱的人,心灵自然能不断成长。
为什么有的人具有强烈的成长意愿?而有的人不具备呢?
派克写到:我越来越相信,我们具有爱的能力和成长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潜意识的体会,即潜意识给予我们的爱的滋养。这种滋养,来自意识思维之外的力量,来自潜意识,也来自除了父母之外其他给予我们爱的人,以及我们了解的其他滋养方式。有了潜意识的眷顾,即使没有父母的爱和照顾,我们也可以克服心灵创痛,成长为具有爱心的人。
潜意识的雨露滋润每一个人,人人都可以公平地分享属于自己的部分,只是大多数人拒绝潜意识的召唤,不理睬潜意识伸出的双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