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芹冒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2023年9月9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秋雨淅淅沥沥,一位高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参观了毛主席遗容。并且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写下如一段话:

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是世界革命人民的灯大塔。

我是生长在毛泽东时代,在毛泽东思想抚育下成长起来的,我为此感到很幸福。

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给我批阅假期回乡日记,关心我的身体,请医生为我治病。

感恩毛主席毛主席是永远鼓舞我前进的动力!

老署名王桂芹,王桂芹何许人也?1936年生于河北省阜平。著名《假期回乡日记》作者,高中时与伟人女儿李敏是同班同学。

洛阳日记创新学会李明强2023年9月9日晚

王桂芹微信传来的现场图片


王桂芹在纪念堂留言

毛主席给我改日记

王桂芹

按:王桂芹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退休干部;1936年出生于阜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育才小学,保送北京北师大实验中学。1957年暑假,她回到阜平县老家母亲身边,参加合作社的劳动,同时勤奋写日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日记被毛主席看到。毛主席对日记进行了认真修改并作了批语。修改后的日记和毛主席的批语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日记》和毛主席的批语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如今读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火红的年代  火热的生活

  1952年,我从北京育才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初中部就读。1955年,又被保送到本校高中部就读。

  1957年,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并号召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学校很注重对学生树立革命人生观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对劳动教育抓得很紧,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郊区义务劳动。当时我想,我老家在农村,何不利用假期回乡参加劳动。放假前,学校党组织已和我谈话,准备讨论我的入党问题。后来接到通知,支部大会的时间推后了。此时,暑假已过去了多半,我还是想回乡下去。走前,父亲嘱咐我,回去要深人群众,多体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可以搞些调查研究。说实在的,到了假期,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我的家乡,除了因为妈妈在那里,还是想回家乡受教育。

  我的家乡是地处太行深山区的阜平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被称为“英雄的土地”。我母亲是老党员,我爱听母亲和村里一些老党员讲的真实而动人的革命故事。每次回乡,思想上都有很大的收获。

  由于回乡晚了,我在老家只住了半个月。时间虽短,但生活是丰富的:下地劳动,访问农户,给农民读报纸,参加社员会,和乡亲们聊天、讨论问题……天天有新鲜内容。火热的生活促使我每天提笔写日记,共写了十四篇,一万多字。这份日记,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被毛主席看到了,他对我的日记全篇通读,精心批改,写了重要的批语和批示。之后,日记以《假期回乡日记》为题在《中国青年》上刊登,并在全国特别是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日记摘录     

一九五八年八月四日  星期日

家,多么诱人和给予人温暖、力量!

我有那么多家:北京,爸爸:保定,叔叔、兄嫂;阜平,妈妈……到了假期,最吸引我的还是阜平的家。原因是:一、妈妈在那儿;二、是我诞生和幼年度过的地方;三、是农村,是山青水秀的地方,是勤劳的农民和我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所在的地方。哪一个人不想念自己的妈妈?哪一个人不喜欢重访老家?

同学缘分  天公作美

  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都在师大女附中读书。李讷比我低一届。高中时,我和李敏同班。那时,李敏修长的身材,笑眯眯的眼睛,背后甩着两条长发辫,多少带点神秘感。起初她从我们身边走过,同学们悄声议论:“她的脸庞还真像毛主席呢。”

  我们在课堂上上课,李敏以一个普通中学生身份出现在同学中,和别的同学没有两样,也很少谈起自己的家事。渐渐地,同学们也就不感到神秘了,反而觉得她与同学相处真诚、坦率、谦逊、热情,还很会体贴人。

  李敏说一口流利的俄语,俄语老师到我们班时,总要用俄语和李敏对话,同学们常常投以羡慕的目光。

  李敏作为毛主席的女儿,要求自己非常严格,凡是党和毛主席号召的、要求的,她都积极响应。她身体较弱,但集体活动她都参加。

  1957年10月26日,是星期六。下午没课自由活动。我们高三(五)班团支部组织团员和青年到近郊罗道庄农业社参加义务劳动,同时旁听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辩论会。那天,我和李敏都去了。

  那天我带了一个硬皮大笔记本,准备记些东西。我回乡写的日记是写在16开的散面纸上的,当时就夹在这个本子里。秋收已进入尾声,大部分同学都被安排在大白菜地里捆白菜。

  天不作美,刮了一阵风,接着下起了小雨,同学们大都没带雨具就冒着雨干。我怕笔记本淋湿了,看见李敏的自行车就停放在白菜地头,书包挂在车把上,我就跟李敏打个招呼,把笔记本放在了她的书包里。劳动后,同学们分组参加生产队的辩论会,我和李敏不在一个组。听完会我们各自回家,李敏什么时候走的,我不知道。

  就这样,李敏把我的日记带回了家,给毛主席看了,这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幸运会来得这么突然。10月29日早自习前,李敏把我叫出教室。她笑眯眯地对我说:“桂芹,我和你说一件事。你的日记我爸爸看了,他说很好,感情很真实。还给你批改了。”她边说边翻日记给我看,只见日记上画有很多圈圈。天上掉下来的大喜事,我当时真的不知所措了,喜出望外的我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说了一句:“毛主席还有时间看我的日记?”

  “爸爸喜欢好文章。你看,爸爸给你批了,说应该在报刊上发表。还说,你在农村住的时间太少了,应该住上一个月。”在日记最后,我看到毛主席用铅笔写了两行很草的字。我难以识别,李敏就念给我听:“每年暑假回乡一次,极为有益。此文写得很好。住半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

  日记拿在李敏手中,我想要但又被她阻止了。“你先别拿走。你看……”她边说边让我看夹在日记里的一张横格纸,上面有毛主席写给李讷、李敏的话,钢笔写的,字很大。李敏把这张纸放在日记最上面,说:“爸爸叫李讷必须看两遍,好吗?”后来,李敏将那张纸——毛主席写给李敏、李讷那句话的手迹给了我。她说:“爸爸的字很难得,这张纸给你,你保存吧。”

日记摘录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四日  星期三

每天担水成了我的习惯。水缸,我总愿它满满的。我又往房上担土。起初,肩压得疼痛,我就再压,后来不痛了。劳动,的确很快乐。不怪我大伯说:“担担子如坐轿。”我担着土或水,也挺逍遥自在。每天,当太阳快还家时,我便和我的小侄子、侄女到山上去割柴。这也是一种享受哩!我的大娘们和嫂嫂们,见我回来什么都干,她们就说:“没成洋学生、书呆子,还是咱们的人。”有时也逗我几句。

毛主席为我批改日记

  在日记的篇尾后面空白纸上,毛主席的批语是:

 每年暑假回乡一次,极为有益。此文写得很好。住半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

  在日记第一面的左边,毛主席写了几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此文可在报刊上发表。

  在日记的最后一面,即批语的左边,毛主席写了几个小字:

  原文在报刊上发表。

  在一张横格纸上,是毛主席写给自己两个女儿的要求:

  李讷细看两遍,退李敏。李敏也要看两遍。

  1958年2月16日《中国青年》杂志第四期上头条以《假期回乡日记》为题全文刊登了我的回乡日记,正文前印了毛主席第一条批语的手迹。

  我的日记写得较潦草,错别字很多。毛主席给我修改了原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将笔误和多余的字,以及写得不清楚或不恰当的字,都标了出来。例如:毛主席把“喜花怒放”中的“喜”字改成“心”字;“这时兴奋仍占上份”中的“份”字改为“风”字,还在“份”字下画了一横线;把“那庄稼年年丰富”中的“富”字,改成“收”字等。

  老一辈文人阅读文章或批改作文时,大都习惯对好的段落和字句用画圈表示赞扬和肯定,毛主席对我的日记也画了很多圈圈。约万把字的日记,毛主席画圈圈的地方达三十多处,有画一个圈的,有画两个圈的,有画三个圈的;连画三个圈的地方最多,达十九处。翻开日记原件看,除第一篇没有画圈外,其它每篇日记都有毛主席画的圈圈,越往后越多。从毛主席对日记的圈点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赞扬什么,肯定什么,鼓励什么,提倡什么。

  例如,8月8日,是写去打坝前,母亲怎样对我进行一番打扮的。这样描写:“娘翻箱倒柜,找出一双我姐姐从前穿过一两次的‘山鞋’——底子硬梆梆的,还有一条又短又肥的我弟弟在家穿了的裤子,又叫我穿上大襟褂,真是十足的乡下姑娘。我临走时,母亲还进屋拿来一顶半新半旧的草帽戴在我的头上。娘一直喜悦地目送我入沟。”毛主席在这段旁边连画三个圈圈,赞赏我母亲把我打扮成一个“十足的乡下姑娘”,好参加劳动。

  还有,8月14日,日记很短,写我劳动的感受,写了四段。第一段,写我有意识锻炼自己,“每天担水成了我的习惯。水缸,我总愿它满满的。我又往房上担土。起初,压得疼痛,我就再压,后来就不痛了。”第二段,写我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劳动,的确很快乐。不怪我大伯说:‘担担子如坐轿。’我担着土或水,也挺逍遥自在。”最后一段写乡亲们对我的评价:“我的大娘们和嫂嫂们,见我回来什么都干,他们说:‘没成洋学生、书呆子,还是咱们的人。’有时也逗我几句。”毛主席在前两段旁边都连画了三个圈,并在“还是咱们的人”下面画了水曲线。毛主席画圈画线,有肯定有赞赏,更重要的是殷切的希望。圈圈线线都倾注着伟大领袖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和爱护。

《假期回乡日记》封面、封底

《日记》及毛主席批语影响数代人

  《假期回乡日记》和毛主席批语的手迹在《中国青年》发表后,很快很多报刊都转载了,还出版了单行本,我知道的有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发行了七万册。很多省市将《日记》编入了中小学和师范语文教材或补充教材;1958年《儿童文学选》将其选编入册。《日记》发表后,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我和《中国青年》编辑部在很短时间就收到很多读者来信。信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有中学生和大学生、教师,有工人和农民,有解放军战士和机关干部,有在国外的留学生和外交人员,还有外国朋友(朝、越)等。大家和我一样,从中受到极大鼓舞和教育,都表示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争取机会多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多深入群众,锻炼自己,做可靠的革命接班人。

  我从手头保留下来的一些信,摘录如下:

  “我以前实在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看了你的日记,我的心便开放了。我要把整个心都献给人民,交给党。你的几则日记实在比几十吨炸药还有力量,不知道打开多少人的心灵,我实在受感动,我从来没有这样过。”——北京地院“工业建设的尖兵”

  “你的日记,我一连看了好几遍,确实写得很好,不愧得到我们领袖的赞赏。首先我感到的不仅是写得短小、精炼、生动、实际,而更重要的是,它对人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思想上沾有肮脏东西的人,有深打心灵的教育意义……你的日记是一面鲜红的旗帜照亮了我。”——河南某纺织厂一青年工人

  甘肃省某县红湾小学一个十二岁的小朋友,在1958年12月31日给我写信:“我们语文课本上有你写的一篇文章《只要庄稼长得好》。我上了这一课,是十分地高兴和愉快的。”

  《日记》写的是真人真事真感受。家乡的乡亲们从报纸上看到后高兴极了,说:“这下,毛主席也知道咱们想什么、说什么啦。”我在《日记》中写到的罗德才大伯,是老党员、大队书记,他高兴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他和我说:“桂芹,写得太好啦,很真实。毛主席批示你的日记,也是毛主席对阜平的关心,我们也感到光荣。”

  《日记》曾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所以,当年阜平的小学生,现在已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当时都读过《日记》。那时,“日记的故事”传遍阜平。直到现在,一些老人还常把“日记的故事”讲给他们的后代听,以勉励他们的子孙好好学习。

  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青少年,如今的中老年,还记着毛主席的批语和《日记》的内容。十多年前,《北京晚报》登载了一篇《我写日记》的文章,作者寇广生(现在保定市)。他在故乡洛阳上初中时,偶得一本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假期回乡日记》,书后附有我给编辑的信。这段话,使寇广生下决心每天坚持写日记。到目前已写了八百多万字。他发表了《日记之研究》《提笔有益》等文章,收集了古今中外大量名人日记,在全国搞了日记展览,还准备筹办日记博物馆。

  1996午7月22日,《文汇报》刊登一篇文章《重提〈假期回乡日记〉》,作者张垣。《日记》发表时,他还是个初—学生。当年班主任为带领大家学习,用手工刻蜡板油印《日记》和毛主席的批语,人手一份,他一直珍爱地保留着。后来,他也成为一名老师。改革开放后,他联系毛主席阅批一个中学生日记的思路,思考教育改革的问题,指导自己教育工作实践,并让自己的孩子也写日记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助动力。

  《日记》与今相隔几十年了,毛泽东思想教育和影响着一代代青年人的成长。

《假期回乡日记》插图

亲切的关怀  最大的幸福

  毛主席从我的日记中得知我身体有病,就安排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刘慧民老中医为我看病,吃了一冬天的药,身体渐渐好起来。后来,李敏又为我安排了著名的妇产科权威林巧稚为我看病,效果显著。虽然毛主席这样关怀我,但是并没有见过他老人家。第一次见毛主席是专为我们安排的。

  1959年8月28日,李敏和孔令华结婚,毛主席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我姐姐和我,作为李敏的朋友和同学在被邀请之列。

  那些天,李敏好紧张,只怕通知不到人。她无法找到我,而是通过叶燕通知我的。叶燕是跟随毛主席多年的机要处长叶子龙的大女儿,家住中南海内,在毛主席的身边长大,她和我同中学同大学。

  那几天下午系里有会,开完会,来不及吃晚饭,就急急忙忙往城里赶。在去中南海的路上,姐姐桂芳一个劲地埋怨我,嫌我回来太晚了。

  等我们赶到中南海,婚礼已结束。李敏说,主席今天太高兴了,酒喝得多了点,睡觉了。这本来是见到毛主席的好机会,可是我来晚了,真遗憾。

  我们看完电影,吃完夜饭,李敏安排了汽车送我们回去。电影放完时,叶子龙伯伯通知我们,明天来见毛主席,时间是下午六点,就在李敏房间。我原以为还有别人,可叶伯伯当即确定三个人:桂芳、朱慧芝和我。

  8月29日正好是星期六,我到系里请假,只说去找李敏。我吃过中午饭,早早地往城里赶,下午五点多一点我们已在李敏的新房里等候了。房里只有李敏、孔令华、桂芳、朱慧芝和我。

  快到六点时,我们从门口往外望着院子。不一会儿,毛主席从院子西边向我们走过来了。过去,有多少次在“五一”“十一”游行时接受毛主席的检阅。现在,毛主席真的向我们走来了,我们三个人都非常激动,异口同声地说:“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毛主席身材高大,穿一套蓝灰色的中山装,身边跟着一位高个子的男同志。毛主席进屋来,一边走一边和我们握手。尽管事先李敏说叫毛伯伯,然而此时此刻我们幸福万分,只是忘情地说着“主席您好!”

  进屋后,孔令华请毛主席坐在一个单人沙发上。孔令华坐在毛主席身后的椅子上。我坐在靠门口处的一个凳子上,正好面对毛主席。房间不大,坐得较紧凑,我右边往里顺序是慧芝、李敏、桂芳,围坐在毛主席身边。毛主席面带笑容,非常慈祥。这是我第一次和毛主席坐在一起,第一次这么近地看毛主席,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坐好后,毛主席一个一个地问我们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上学。我们都一一做了回答。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他说:“都是好大学,你们要好好学习,国家需要你们。”

  李敏指着我对父亲说,她就是写日记的那个桂芹。毛主席的眼光转向我,非常关切地问我:“身体怎么样?”我回答:“我身体很好,谢谢主席的关心。”毛主席笑着说:“你应该找个医生。”我说:“我常去医院找医生。”毛主席见我没听懂,笑起来,其他人也跟着笑起来,笑得我有点莫名其妙。这时,李敏赶紧解释:“爸爸的意思是说应该找个‘医生’男朋友。”我从没谈过男朋友,脸一下子红了。

  然后毛主席问慧芝:“你有朋友吗?”慧芝回答:“没有。”毛主席说:“怎么不交啊?”慧芝说:“不会交。”毛主席说:“不会交,你们问娇娇(李敏),她是过来人。”说完,就笑了起来。

  毛主席和我们交谈很自然、随便。我越来越感到,坐在我们面前的毛主席,是我同学的父亲,也是我们的父亲;我们是他女儿的好朋友,也就是他的孩子。此时此刻,不就是慈父在和孩子们聊天吗。我那紧张状态不知不觉地放松了下来。事后我想,毛主席安排在李敏房间接见我们,是为了使我们不感到拘束。

  那天,毛主席特别高兴,和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

  毛主席关心我的成长,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是鼓舞我、鞭策我前进的力量源泉。几十年来,我一直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不为名、不为利,在工作岗位上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并且,我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回乡参加劳动,接近劳动人民,参加有益的活动,拜访家乡的老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