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分享点评】
好的地方:
1、思维导图整理简洁,且逻辑清晰;
2、在分享中善于用问题进行引导,前后逻辑连贯;
3、将作业案例融入进分享的案例中,结合比较自然,分析的较准确。
需提升的地方:
1、语言过于专业,需要训练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清楚复杂的概念;
2、对STP阐述不够准确,S是市场细分而不是需求细分,如按人群属性分,可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按年龄段分,又可分为12岁以下的儿童,12~18岁的青少年,18~40岁的青年等,单不代表同一年龄段的需求只有一种。人群属性只是一种细分方法,除此以外还有地理属性细分、心理变量细分等。T是选择目标市场,但不是人群。目标市场可以是一个或几个,选择的市场有市场细分之后得来。
【守擂点评】
好的地方:
1、互相之间的配合较好,回答比较有次序;
2、回答问题紧紧围绕知识点进行,体现对知识点的记忆比较强;
3、贺诗聪提到的万达的例子比较贴切。
需提升的地方:
1、田豆豆的回答逻辑性还需提升,在大段的回答中,需增强条理性;
2、杨冰对苹果的分析不够深入,并没有提到苹果成功的核心。
补充:
需求是不是能被创造的?有没有创造需求一说?怎么理解乔布斯推出苹果手机时所说的“今天,苹果重新定义手机?”在iPhone出现之前,市场上并没有与iPhone类似的产品,乔布斯创造了产品的同时是否创造了用户的需求?
首先,需求是不能被创造的,需求分两类: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是你已知的,隐性需求是你未知的,也就是潜在需求。它一直存在但你未知,一旦被激发了就变成了显性需求。而作为企业,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满足消费者显性需求的同时,还能激发更多的隐性需求,让消费者购买更多。
其次,如何掌握消费者的显性需求和挖掘消费者的隐性需求?显性需求,很容易看出,市场也有众多同类产品,因为别的企业早已发现了。隐性需求,就不那么容易了发现了,需要挖掘,谁get到了,谁就赢了。
挖掘隐性需求有两种方法:
1、通过调研分析消费者行为,推测他的隐性需求。现在大数据为什么热门,也就是因为大海量数据中,能准确分析挖掘出消费者自己的未知的隐性需求,从而有效激发;
2、高敏感度的商业Sense,也就是商业触觉。乔布斯并不注重调研消费者,他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触觉,认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消费者需要的。这是他的天赋,普通人还是很难达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多观察多阅读,提高自己的商业触觉。
最后,建议大家有空可看看2007年的乔帮主苹果手机发布会哦,非常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