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小阮读书,第18篇,持续写,是提升写作的第一战略】
我们常常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才不顾一切
好像我们的一切付出只为
得到别人的认可、夸赞?
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真的是这样吗?
看完《被讨厌的勇气》这部分内容,再次冷静地想想,为啥不为自己而活?
当然不是自私自利的为自己而活。
图书共读:6 月 14 日 —— Day 9 作业作业
实体书页码:70−79
阅读完: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问题1:怎么理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这段话?
从目的论而言,人从主观上找到自己的某一目的,然后下定决心为达到目的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正如先要讨厌A,然后A所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就无法容忍。深挖讨厌A 的目的则是要逃避与A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性,人生三大课题里的人际关系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爱到恨,从伙伴到敌人的这些变化,都是来自自己的“目的”变化。
问题2:什么是“人生谎言”?
阿德勒认为,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作“人生谎言”。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他人或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自欺欺人的假象。
这样的人生状态是把自己伪装在别人的借口和理由之下,别人无法看到真实的你到底是什么样子,也很难交心。就连自己可能就被困在了迷宫找不到出路。人生三大课题如此重要和普遍,如何去平衡、处理和面对便更加的没有勇气,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谎言世界里,这样的人际关系也是可怕、孤独至极的。
问题3:“能够得到认可”是指什么?为什么想要获得认可?
是认可欲求,是一种得到别人承认,寻求别人的表扬、夸赞的期待。如果能得到认可,就是一种自我价值感的体现,帮助自己建立自信,逐渐走出自卑感。
其实,如果所做之事无愧于心,遵从初心,无论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都是乐意为之的事,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生活才会更有幸福感。
问题4:写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1、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
2、是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
问题5、读完这部分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追求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摸爬滚打的这些年总算是拥有了可以选择的一点积累。生活是自己的,不为别人而活,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的追求我们此前可能没有深刻认识。余生,在自我修行的世界里寻求做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平和的状态,就真的会更幸福。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也更进一步更新教育的系统观念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