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学读书时拿文凭、考成绩的出发点不同,成人的自我学习是以提升能力为主的。即使我们读得再好也没有人给我们打分、给我们证书、给我们排名。而我们却总是忘不了以前的学院读书法,其实这是两种读书完全不同的读书方式,前者以学问为主,后者以自己为主;前者为了文凭证书,后者为了应用能力;前者为了普遍教育,后者为了个体学习。现在我们看一看自己的读书方法是不是符合以下五点?
一、是自我导向而非书本导向
一方面是体现在内容上。我们上学时书本课程都是固定的,那就是书本和知识导向。现在,如果我们读书还是按部就班,别人推荐什么就看什么,社会流行什么就看什么,那么我们现在的读书就仍然是被禁锢在学院教育中,没有真正开始自我需要类的学习。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是以自我为中心,以参与、互动为主,而不是以灌输方式为主,以教授为主。
二、是结合自身经验而非社会经验
我参加过很多读书会,里面也有很多大学生,这些学生与我们这些社会老油条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也正是学院学习和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学院学习讲的都是别人的事别人的经验,而成人学习则要更关注自己经验、经历。基于自己已有经历经验的学习,才会真正激发我们的学习欲望,真正融入其中。
三、是强调用得上而非说得对
世上正确的知识太多了,我们也学不过来,你就算一天读一本书,一年也就读三百多本,而一年出的中文书数以十万计,读得过来吗?所以与其学了一大堆不知何时能用上的正确的知识,不如以用得上的知识为目标。以前我们学校中学的是知识出发点是先学着,以后可能用得上。而现在我们学习强调的就不是可能用得上了,而是要真的用得上。知识与我们的需求结合越密切,我们的意愿就会越高,读不下去、学不下去的可能性就会越小。
四、是解决实际问题而非解决学术问题
这一点和上一点有很多相似之处,其实我对这一点也曾经困惑过。现在我认为这一点主要说的是知识应用的时效性,应用的越及时越符合成人读书的理论。借用拆书帮赵周老师在书中的见解就是研究的深不如应用的快。
五、是内在驱动而非外在因素。
学院读书更多的是外在因素的驱动,比如家长的意愿、环境的压力、社会的习惯、就业的要求等等,回忆一下,其实很少有小家伙从小说自己爱读书,真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学生都是被逼着去的,至少一开始是这样的。而成人读书更多的是内在驱动,比如提升能力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需要,至少也是欣赏美文、欣赏艺术的需要或者是从兴趣的需要。从来没有人逼着我们去读,这是要我读和我要读的重大区别。
回忆一下,你现在想要读书的从出发点是什么呢?你是在用学院的理论在读书还是在参照成人读书的公理在读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