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走弯路,怕孩子犯错,于是就替孩子做很多决定。这样长此以往,就可能造成孩子依赖心理,做事畏首畏尾,没有独立意识。其实,“犯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成长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刚走出小区门口,碰巧是上学的高峰期,楼下有小学初中幼儿园,马路上到处都是人和车。突然听到有一个比汽车还大的声音,于是我便随着声音的方向望了过去。
我刚开始还以为是有车撞到人了,可是走近了才发现原来是一个妈妈在大声地呵斥着乱跑出马路的孩子。这位妈妈一手拿着书包,一手指着孩子批评教育,孩子听着低下了头,但没有哭。最后妈妈骂累了,说道:下次你还乱不乱跑出去?孩子依然低头不吭声,妈妈似乎又因为孩子不作出反应而被惹毛了。提高了八度音调质问道:你下次还敢不敢乱跑出去?孩子被吓得立马摇了摇头。妈妈得到了答案后便转身离开了,但在妈妈转身的那一刻,我注意到孩子的眼泪终于“哗”地一下流出来了,他低着头,边跟在妈妈身后,边悄悄地抹眼泪。看到这里,突然好想过去抱抱这个孩子。
其实这样的场景经常都能看到,父母因为对孩子的一些危险行为而担心时导致的情绪爆炸,于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吼骂方式来教育孩子。初衷其实是因为担心孩子的安全,想表达的是爱。而最后往往让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爸爸妈妈不爱我,他们只会责备我。
在我的眼中,这种责备并不是教育,而是一种当众剥夺孩子自尊的行为。很多人说,“一个小孩子有什么面子可讲?”但对于那个小孩子来说,当众被责怪,被辱骂,都是对他幼小自尊心的一次次打击。
就像为什么要求老师不能站在“人上人”角度斥责孩子?面对这种打击,大多数的孩子会选择退缩,而不是主动去面对并克服错误和困难。长期以往,就会形成消极的性格和看待问题的态度。
在孩子犯错误时,焦虑和迫切常常让父母们只关注到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危险性和严重性,但却忘记了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像孩子乱穿马路这件事,如果妈妈在发现孩子乱穿马路后,先温和地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担心,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再告诉他过马路应该如何看红绿灯和车辆,应该怎么走斑马线和拉着妈妈的手一起过马路。这样,是不是比给孩子一顿痛骂,更能让孩子接受呢。他既感受到了妈妈的关心,也学会应该如何安全过马路。
孩子的心灵就像稚嫩的幼芽一样,很容易受到伤害。我们要学会允许孩子犯错,积极的应对困难和问题,那么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展。孩子对待犯错这件事,态度就会越来越正向,并且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孩子就可以从错误中有所学习和收获。
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在不断改善中,得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