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B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字面意思是靠近朱砂的变红,靠近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其强调的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故本题选B。
2. D [解析]传统教育学派主要是指西方近代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学派,强调教育要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与此相对的,杜威针对传统三中心理论,提出了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经验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新三中心理论,建立了现代教育学派。故本题选D。
3. C [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行为规范、是非善恶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是影响情感、坚定意志、采取行动的基础。道德意志是一个人为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而体现的一种坚持精神。题干中小林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说明其道德认识没有问题,但却无法控制这种错误行为的发生,说明其在道德意志方面存在问题,即缺乏道德意志教育。故本题选C。
4. B [解析]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四个层次: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故本题选B。
5. A [解析]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特点具有先导性、感染性、生活性、权威性、终身性等。结合选项,本题选A。
6. C [解析]题干所述为观察法的概念。故本题选C。
7. A [解析]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眼睛不舒服、干涩等,严重时会导致夜盲症的发生。故本题选A。
8. B [解析]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注意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题干所述符合注意起伏的概念,故本题选B。
9. A [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这些媒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是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需要借助自身经验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去理解,其表现的是思维的间接性的特点。故本题选A。
10. A [解析]根据认知加工中对客观环境提供线索的依赖程度,认知风格可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其中,场独立型者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则独立于周围的背景,倾向于在抽象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题干所述符合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故本题选A。
11. C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将有机体行为的强化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故本题选C。
12. B [解析]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题干中的小英由穿白大褂的医生给自己打针而感到害怕,到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这正是刺激泛化的表现。
13. D [解析]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五个层次:一是理想的课程,即由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二是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三是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对正式的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四是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五是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故本题选D。
14. A [解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即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15. C [解析]略。
16. C [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故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也是纵向组织。故本题选C。
17. A [解析]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故本题选A。
18. B [解析]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题干所述的教学方法即为实验法。故本题选B。
19. C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题干所述属于诊断性评价。故本题选C。
20. B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根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结构包容了各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科目,同时通过课时比例调整,使其保持适当的比重关系。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因此,我国小学现阶段既开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又开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体系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二、简答题
21. [参考答案]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需要的层次越低,对人的影响越大。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才能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人对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性的需要等。
(2)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对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就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5)求知的需要。又称为认知与理解的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22. [参考答案]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一方面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23. [参考答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材料分析题
24. [参考答案](1)唐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方法是针对特殊事件,指导家长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材料中唐老师面对小强爸爸的质问,没有直接反驳、辩解,而是耐心地向小强爸爸讲明情况,真诚地与他沟通,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小强爸爸听,让小强爸爸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
(2)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
①尊重家长。要平等地对待家长,不论是优秀学生的家长,还是后进学生的家长,都一样看待,一样尊重。即使学生有缺点错误、家长有责任,但毕竟不是家长自身的问题。只有尊重家长,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对待家长,同家长共同商量,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教育好学生。
②指导家长。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指导家长原则,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规律,要利用适当的形式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和方法,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统一的学校要求同学生个体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可行性结合起来,把群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真正地、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来。
④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语气要委婉、谦和,不用指令性语言,态度要真诚,要以诚心和爱心认真体会家长所表达的情感,尊重家长的意见,用开放式的陈述式语句和良好的肢体语言接纳家长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5. [参考答案](1)材料中杨老师采用的是问题导入和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是指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幽默、诙谐的故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杨老师通过“猴子分饼”的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究欲望。
(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有:
①直接导入。也叫开门见山式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它是指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做到“课伊始,意亦明”的一种导入方法。
②温故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
③活动导入。小学生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采用活动导入的方法,一上课就让学生动一动,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掌握新知识,这是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轻松、愉快的一种导入方式。
④悬念导入。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的问题,给学生以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利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启迪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歌曲导入。在上课伊始让学生欣赏歌曲,这既能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歌词中发现该课的教学重点,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⑥故事导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寓教于趣之效。
⑦事例导入。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
⑧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⑨情境导入。是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去的一种导入方法。
⑩练习导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练习题,让学生解答,通过练习找出问题,进入新课。
⑪板书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板书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板书导入常用变化字体、变化字号的大小、变化书写顺序及格式、绘画、故意写错别字等形式来实现。
四、教学设计题
26. [参考答案](1)《草》是一首咏物诗。该诗描绘了原野上的野草,从茂盛到枯萎再到茂盛,年年循环、生生不息的意境。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认识“枯”“荣”两个字,会写“枯”“荣”“烧”三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本诗,能够说出诗歌大意,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小草不怕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
(3)①教师: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让学生想想“枯”应该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学生讨论回答。
②讲解“枯”的意义。
③组词识字。如:枯萎、枯黄等。
④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古-枯。
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回答。
⑤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枯”字的结构,并提问。
学生:左右结构。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字的结构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枯”字。
27. [参考答案](1)估算是在计算时,不求出或不需要求出准确数,使得数达到接近准确数的一种方法。精算是依靠数字运算符号,遵循一定的运算规律,按照一定的演算步骤,得出较精确数的方法。估算与精算相互补充,在实际运用中有不同的功能。估算强调的是一个数的范围,精算强调根据具体运算要求得到确定值。
(2)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能够区别估算与精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问题导入】
教学例题:一部电话机97元,一个电饭煲192元,现在要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估计一下。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这道题不要求我们算出准确的钱数?要求的是什么?你打算怎么办?先独立思考,再分组交流,探索算法。
学生:电话机的价钱是97元,97元接近100元;电饭煲的价钱是192元,192元接近200元。100元加200元等于300元,所以,买一台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300元。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不仅进行了估计,还进行了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估算。(板书: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回忆、思考,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的愿望,进入学习过程。)
【探究新知】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估算的方法是对的,但估算的过程不必全写出来,老师教给你们一种简便的写法。(板书:97+192≈300元)
教师:“≈”这个符号叫做约等号,表示大约相等的意思,读作“约等于”。(学生练习写约等号)
教师:算式中为什么不能写“=”呢?你觉得人们为什么要用它来表示大约等于呢?(让学生体会既有等于的意思,又表示不完全相等)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约等号知识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约等号的理解可以加深学生对估算意义的理解。)
【合作学习】
教师:现在你能用刚才的方法估算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吗?已知自行车的价钱是403元,电风扇的价钱是105元,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学生:自行车的价钱是403元,接近400元,电风扇的价钱是105元,接近100元,400元加100元等于,所以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500元。(板书403+105≈500(元))
教师:如果我们带500元能买回这两件商品吗?
学生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了解在具体生活中如何正确估算?
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把要买的商品的价钱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再把这些整百数相加得到买这两样商品大约需要的钱数,这就是加法估算的方法。但要注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面对的情况合理估算?
(设计意图:估算的方法虽然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所以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掌握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巩固练习】
①《新编小学生字典》592页,大约是( )页②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
③本校有学生688名,大约是( )名。
④李平大叔今年的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
⑤刘宁走一步平均长62cm,从操场这头到那头共252步,操场大约长( )米。
⑥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19所这样的小学,全乡有多少小学生?
⑦燕鸥从北极到南极,形成17000千米,如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⑧四年级学生去秋游,每套车票门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带多少钱?
教师:想一想,上面几道题的笔算结果,为什么有的比估算结果大,有的比估算结果小呢?为什么有的地方是估算,有的是精算?
(设计意图:精算和估算都是计算的方法,这样比较的处理,有利于把估算和精确计算有机联系起来,在计算前让学生估算或精确计算后让学生用估算验证,有利提高精确计算的正确率,帮助学生认清估算和精算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由被动估算向自主估算转变。)
28. [参考答案](1)①巧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意境。教师应当尽可能挖掘英语教材中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意境。如果生活中的自然意境已经完全具备,就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到英语教学意境中。
②巧设游戏意境。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喜欢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操练和巩固,但是游戏设计要注意与英语教学意境相结合。
③巧编儿歌意境。教师可以在每个单元都配备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的儿歌,可以根据学情适当改编儿歌内容。儿歌既要富有节奏感,又要让内容的情境和意义有机结合。
④巧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有趣的图片、动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听懂、说出、认读这些新词汇和句型:board, light, fan, computer, buildingoffic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fifth, sixth, seventh, eighth, ninth, tenth, eleventhThisismycomputer, Thatisyourcomputer.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a.能够简单介绍学校校舍的分布情况,如:Thisistheteacher' soffice. Thatismyclassroom.
b.能简单说出每个课室的不同功能,如:Gotothelibrary. Readastory-book.
c.能听懂并回答一些问题,如:Isthisthelibrary? IsthattheTVroom?
d.会唱歌曲 "OurSchool"。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注重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能以得体的方式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3)①导入环节:
设置“小翻译家”游戏,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来自校外的客人”和“小小翻译家”,用自己熟悉的英文向客人介绍自己的班级、图书馆等学校的基本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设置,把学生带入到英文学习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②操练环节:
a.进行模仿或跟读练习,注意提醒学生this和that中 "th" 的发音要咬舌头。
设置听指令排列卡片游戏,如T: Thefirstcard, playground; thesecondcard,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挂图,正确理解和运用短语onthefirstfloor和onthesecondfloor。
在排列卡片、复习单词的过程中学习first、second等序数词。如T: What' sinthefirst/secondpicture? Ss: It' salibrary/ateacher' soffice.
b.趣味操练
设置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一个学生背对其他学生,面向黑板站立,用手举起图片,另一个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余的学生猜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用句型 "Thatisa...”作答。
c.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教师先与一些学生进行示范表演,然后请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和表演。学生可扮演各种类型的客人,如校友、外国友人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强化练习,让学生掌握新词汇和句型,能够用英语向别人大方、亲切、得体地介绍自己的学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29. [参考答案](1)《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全曲共八小节,四个乐句,独具匠心的旋律,将较低的声音和 "XX" 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大鼓的音色特点,将较高的声音和 "XXX" 的节奏相结合,表现小鼓的音色特点,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大鼓和小鼓声音在高低、强弱、音色等方面的不同。
(2)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对鼓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鼓的基本知识,会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能用动作和乐器感知歌曲。
(3)“音的高低”教学环节:
①节奏律动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请学生围成圆圈,听音乐律动。当听到大鼓的声音的时候,用脚有节奏地敲击“1、2、3”;当听到小鼓的声音的时候,用双手拍肩。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节奏律动游戏加深对大小鼓音响、强弱对比的概念,并且能正确地区分和表现音的高低,加强学生的节奏表现能力。】
②演唱《大鼓和小鼓》
教师弹奏,学生表演。提醒学生在表演中注意把大鼓和小鼓不同的声音特点演唱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对音的高低的理解回归到《大鼓和小鼓》的教学中来,并将这一知识点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0. [参考答案](1)教学重点:蹬地、推手、团身紧。
教学难点:身体依次着垫,滚动圆滑,动作协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前滚翻是基础技巧动作;掌握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发展灵巧、协调、平衡的身体素质;通过游戏练习,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和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养成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习惯。
(3)常见错误:出现翻不过去的现象。
纠正:教师指导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帮助与保护(保护者单膝跪立于练习者一侧,一手扶肩,一手托腰背或大腿部帮助),分组练习。
理由:通过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进一步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31. [参考答案](1)美术语言包括的造型元素指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点心文化和有关点心的种类及制作方法,学习一定的立体造型的制作和色彩搭配的方法;能够运用泥塑造型搓、揉、压、捏等方法进行花点心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立体造型与色彩搭配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制作花点心,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来聊聊我们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里面有只贪吃的小羊叫什么名字?
学生:懒羊羊!
教师:懒羊羊最近开了个花点心店(出示课题:花点心),它要来我们班招聘优秀的点心师傅,看看谁能够做出漂亮的花点心?
(设计意图:选择小学生都爱看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融入学习情境。)
【闯关游戏】
教师:要想通过懒羊羊的考验可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它设计了一个“闯关小游戏”,看看谁能够通过哦!
(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做游戏。)
第一关:百变巧手
教师:下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做一个圆圆的麻球,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一根长面条,第三小组的同学做一个大饼,第四小组的同学做面疙瘩,长出小角。看看哪个小组最先做出来,并说说你们是怎样做出来的。
学生:圆球——揉;面条——搓;大饼——压;小角——捏。
教师:对了,要想做优秀的点心师傅,首先要学会这四个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来回绕圈揉揉揉
一前一后搓搓搓
手掌相对压压压
拇指食指捏捏捏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手制作不同形状的点心,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揉、搓、压、捏等动作。)
第二关:火眼金睛
(教师出示中式糕点和西式糕点的对比图。)
教师: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能够看出图片中的花点心由哪些形状组成?
学生:圆形、长方形、爱心形、花朵形。
教师:现在,看看有没有同学能看出图片中还有哪些新方法会让花点心变得更有趣?
学生:用胶棒上的花纹按在橡皮泥上。
学生:笔尖扎出小洞。
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压在一起卷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
第三关:玩出花样
教师:看来前两关都难不倒大家,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接下来看看我们能不能闯过第三关?大家发挥想象,打开思维,看看自己可以用什么装饰和花纹,让我们的花点心变得更加的漂亮呢?
学生:一层一层叠起来、用好多种颜色、用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基本制作动作,观察了新的制作方法之后,呈现新任务,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布置作业】
教师:设计一个“点心明星挑战赛”,看看谁的点心能第一个送到懒羊羊的点心屋?
要求:
(1)利用揉、搓、压、捏等方法制作出新颖的花点心。
(2)要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
(设计意图:利用“点心明星挑战赛”的形式布置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写作业的兴趣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