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比兰亭序重要不应外借,奉劝尽快归还大陆

中华文明从远古发展传承至今而从未中断,这在世界历史上是仅有的。是一件相当值得骄傲的事情。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就是中国所特有的书法艺术。书法历史从商代萌芽至今已有4000多年,她一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序的传承着,其间从未中断过。

在这漫长的4000多年里,有浩如烟海的文稿石刻,它们从不同方面和角度记录了这四千多年里的事件,如今我们拿来观摩,也是一件美不胜收的享受。这其中,《祭侄文稿》可以说是当今现存的真迹中最重要的一件了,《祭侄文稿》的地位处在NO.1,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从书法成就上来说,《祭侄文稿》是天下公认的第二行书,在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失传的情况下,它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真迹。在技法上,颜真卿的大胆创新,改变王羲之内擫笔法,使用外拓用笔,变以前的妍美书风为雄强书风,成为继王羲之后的又一位顶级的书法大家,而这种创新在《祭侄文稿》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在中国书法史上能有此地位的除王羲之也就颜鲁公等寥寥数人而已。


我们看到,颜真卿在《祭侄文稿》这个作品中,充分展示了没有任何掩饰的心境与笔法,达到了心手两忘的境界。这类似于王羲之创作兰亭序时的状态,换个时间换个状态重写一遍,就没有那感觉了,也写不出那个水平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意于佳乃佳尔。

其次,最重要的一点,《祭侄文稿》中寄托了一种千古不易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是不可或缺的。最因为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具备这种家国情怀,所以我们在抵御侵略时才能团结一致,在和平年代才能发愤图强。而这种家国情怀,就是民族的向心力,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了解传统文化,观摩历史古迹中慢慢获得的。如果传统文化离开了这种家国情怀,离开了“ 忠”字,就等于没有了脊梁!没有脊梁的年代,就是杀伐战乱,人命贱如蝼蚁的年代。

古人为什么要盖一个“子孙保之”的印章在《祭侄文稿》?这得从那段惊心动魄的悲壮的历史说起。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老百姓当中,也包括我们大多数人的老祖先)。颜杲卿暗中和堂弟颜真卿互通消息,牵制叛军西进,并用计干掉安禄山的干儿子李钦凑。


这引来了叛将史思明带重兵进攻,颜杲卿向太原守将王承业请求支援,被拒,时间在公元756年。

史思明用数倍的兵力把常山紧紧围困,颜杲卿带领常山军拼死抵抗,为迫使颜杲卿归顺,叛军抓来他儿子颜季明,试图逼迫他投降,颜杲卿则怒目而视,甚至对安禄山破口大骂,最终颜季明被活生生肢解而死。

随后颜杲卿守城被破,被押送到洛阳去见安禄山。

安禄山见到颜杲卿后,责问他:想当年,我提拔你升任太守,今天你却忘恩负义!竟敢造反?

颜杲卿痛骂他:你不过是个牧羊奴,承蒙皇帝宠信,不但知恩不报,反而背叛朝廷,我一家世代为唐臣,今日为国讨贼,名正言顺!

安禄山被戳中了心里一根卑微的刺,立刻恼羞成怒,将颜杲卿捆到桥柱之上,颜杲卿骂声不绝,安禄山便命令刽子手将他的舌头用铁钩勾出来割断,颜杲卿口中含混不清,但依旧痛骂不止,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颜杲卿刚烈不屈,为国杀敌,死时六十五岁。

颜杲卿死后,他一家也尽遭残害,他的小儿子颜诞、侄子颜诩和袁履谦等人也一样,都被斩去手足,颜氏一门三十余人,死状皆惨不忍睹。

颜杲卿一家惨死时,颜真卿也正在和安禄山一党作战,两年后战事稍缓,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颜家尸骨,却只找到颜季明的头骨和颜杲卿的一只脚..........

他面对着自己亲侄子的头骨,悲愤交加,一气呵成写了一幅字——也就是后世十分出名的《祭侄文稿》。

这篇文稿字迹看似潦草,时疏时密,力透纸背,颜真卿一边看着侄子的头骨,一边回忆往事,可以想象他当时是抱着多么悲痛的情感,他的字中隐藏着情绪的爆发,全文不到三百字,只用了七次蘸墨,留下了许多干枯的压痕,却正是这些出压痕,才体现出他难以控制的悲愤情感。

子孙保之,就是继承这种这种文化涵养,继承这种家国情怀。

这一段故事,但凡颜杲卿颜季明有一丁点私心杂念,恐怕早跪在安禄山面前山呼万岁了,如果那样,《祭侄文稿》技法再完美也不会有多大的意义了。最因为背后有那些故事,后人读《祭侄文稿》,才能被深深的感动。这是其他的真迹遗作很难达到的境界。我乃边民,记得第一次读《祭侄文稿》,无意中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如果说兰亭序是是文化修养上最完美的秀,那么祭侄文稿就是文化人家国情怀的最完美的诠释!因为文稿的背后,隐含着那些感天动地的故事。《祭侄文稿》以其特有的方式告诫着读书人(古代叫士阶层,现在叫精英阶层),在国家面对危难时该怎么做。

颜氏家族都是古代点型的文人家庭,带兵打仗并不是他们的强项,但在危难之际,他们勇敢的站出来了,这就是读书人的骨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最因为这些,后代称颂颜真卿为千古一勇夫。实实在在的,颜真卿气度上就超越了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了。

我们经常听说古代某件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以多少亿多少亿成交了,惹得无数人惊羡不已,我想说的是,那都是有价的东西,而《祭侄文稿》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怀,那才真真是无价的。一件真迹的价值,不但在于其作品本身的水平层次,还包含历史价值和文化情怀等方面的综合。《祭侄文稿》是这三方面俱为上佳的神品。如果说兰亭序是是文化修养最完美的秀,那么祭侄文稿就是文化人情怀的最完美的诠释!因为文化人离开了家国情怀,文化修养也就失去了根基!

当然,《祭侄文稿》对于外族,还有台独分子,仅是一件极好而值钱的文物而已。因为他们不会从中感受到那种家国情怀。而对于外族,也没必要去感受。从这一点上来说,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真没必要借去。蔡英文擅自批准借出中华重宝《祭侄文稿》,确实很不理智,现在已经遭到千夫所指,如果在借出的过程中稍有损毁,或被以假乱真诓去,恐怕要被骂千年。因为只要有中国人在,就不会忘记《祭侄文稿》,就不会忘记与《祭侄文稿》相关的历史。

文物印证历史,历史教化人心,叛乱终究会被讨伐。《祭侄文稿》最好的归途,就是归还大陆,进行妥善保存,最不应该用于取悦他人。一不小心,这会结下梁子留下千古骂名,何苦呢?再说了十几亿中华儿女,也不是小小蔡英文得罪的起的。毕竟台湾和大陆,只隔着一个窄窄的海峡,几个小时的事,这个连最愚昧的人也应该想得清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0,978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54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623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24评论 1 28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390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41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892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55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0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69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4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34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2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0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60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46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