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的力量是无形的,且非常强大。它浸润式的进入到孩子的内心,积极的语言多了,就化成一种养分滋润心灵;”
/01/前边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中,有段时间是这样的:巴巴在书房看书,孩子咔嚓一声,把书房门给拧开了,快速的就把灯给关了。我就听到巴巴的咆哮声,“宁子,你给我把灯开开,我正在看书呢”。孩子站了不足2秒没有给出任何的反馈就跑了。巴巴自己把灯打开了。过了一会儿,孩子又是咔嚓的一声,把书房门的给拧开了,快速的把灯给关了。巴巴又开始咆哮了“宁子,你再关一次试一试”。如此类似的事情大概经历有小半个月
现在的状况得以改善了。现在的情况基本是孩子咔嚓一声,把门开了。把灯给巴巴关了。巴巴这个时候总是会说:"宁子,巴巴在看书,你帮巴巴把灯开开,谢谢“。孩子就把灯给巴巴又打开了。
/02/孩子是家长的镜子
现在回顾一下以前的事情,孩子的那种反应像极了巴巴对他做出事情的反馈:你这样做,我很生气,下次小心点。充满了胁迫和控制。细数一下身边和孩子的对话或者言语身体的冲突,是不是有类似的这种情况存在?
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会有模有样的学到。家长不经意间的言语和动作都会言传身教般的被孩子吸收。
孩子是家长得一面镜子,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其实都和父母息息相关。有句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孩子们是通过观察大人说话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手法,来学习如何应对周围的人、学会与周围环境相处的。
你粗暴地对待别人,他以为这个世界就是应该被践踏的;你理性地分析每一桩碰到的事,他便学会了如何换个角度看世界。你温柔地对他,他也会回报你暖暖心流。
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
还有一句通俗的话: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是什么样的人。从这句话中,巴巴麻麻也可以认识到,孩子天生都是会模仿的。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指引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而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树立成为孩子的榜样。
/03/发人深思的事故
前段时间刷屏的“湖南一名12岁六年级男生,持刀将母亲杀害”新闻仍历历在目,事情的基本过程如下:
嫌疑人吴某康,男,12岁,父亲常年在市外打工,母亲在家带着2个儿子。2018年12月2日星期日,晚餐后,吴某康在家吸烟,被母亲发现,其母亲用皮带抽打儿子。吴某康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致其母亲当场死亡。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来讲,无论怎样解构其内心的黑暗,依旧不能回避其父母的责任。好孩子、坏孩子都不是天生的。孩子的言行举止都透视着家人的人格。我们看到的孩子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看到孩子家庭的瞬间。这瞬间无不照射着家庭父母的举动,而我们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时刻,也是在检验着自己的人格,教育自己的时刻。
作为未成年阶段的孩子来讲,所有的行为习惯,几乎都是来自“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虽然,这位“母亲”的遭遇很不幸。但是, 试想这是一个温和的家庭,处处透漏着温和的教育和欢快的气氛的话,那么孩子又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举动?如何又能够想到高高举起那把令人恐惧的刀?当母亲拿起皮带的时候,这就已经注定是一个悲剧。这是一个暴力型教育的家庭,在这种暴力教育的家庭中,悲剧总会上演,或大或小,或早或晚。
/04/给家长的话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棍棒出孝子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语言暴力仍然有非常繁茂的生存空间。
语言的力量是无形的,且非常强大。它浸润式的进入到孩子的内心,积极的语言多了,就化成一种养分滋润心灵;
消极的语言多了,慢慢凝结成一把锉(那种浑身长满件次的顶端小,尾部大的铁棍),一点点的挫伤心脏。而更加暴力的语言则深深的镌刻着孩子的心灵。这远远比一把手术刀,一把菜刀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为巨大。因为身理上的伤可以慢慢恢复,但是心灵上的伤口则难以愈合。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总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作为家长,让孩子在我们的评价中、言行里、示范下,成长为我们所期望的那个人:真诚、谦逊、善良、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