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多月的接触,老师们发现了我们同学身上有许多闪光点,有许多美的方面。的确,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美,比如有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人性之美等,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美呢?请你将“我发现……”一句补充完整并以之为题。并以“美”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高中语文必修二月考试题(42/50)
我发现了美
细细想来,它已离去很久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带给我的疑惑却越来越深,我一直视他为美的化身,万般款待,但为何它最后却做了那样的决定呢?
那时我刚过九岁,一次放学回家,发觉得有个小东西正在窗台上盯着我一一不知何时,窗台上落了一只小鹦鹉,正歪着头打量着屋内的世界,偶尔叫几声,似乎在跟我打招呼。我立马弯下腰,踮起脚,蹑走了过去,抬手轻轻地扛窗户打开了一条缝。它也毫不惧惮,一振翅就飞进了屋内。我急忙唤来母亲,将它捉入笼中。
我得以仔仔细细地观察它,红色的、灰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羽毛似乎是随意地长着,却让人击节赞叹羽毛真美,细长的尖喙……其实也就是普通鹦鹉的样子,但那时我觉得她美丽非凡。
于是我找来一把豆子,胡乱塞入笼中。它却似被吓傻了一样,缩在笼子一隅,不吵不闹。我立刻带着它去找我的小伙伴,渴望收获一丝赞美或是羡慕。
我们坐在地上。把笼子放在旁边的台阶上,几双眼睛齐齐盯着,渴望它能开一下金口,满足一下我们的虚荣心。我们幻想,那叫声仿佛是老北京弄堂里的夕阳晚照,又仿佛是阳春三月的陇上插秧,还仿佛是夏夜荷塘中的月色弥忘。然而想象终究是想象,他一改当初在窗外的作风,始终不发一言,不展示他美的声音。
“怪事!它是不是没吃饱?”
于是我们找来家里最好的小米,又买了楼下小商店中最贵的水,一起供给它,希望它吃饱喝足后对我们感激地叫两声。但它依然呆立笼中,滴水不沾、只字不吐,仿佛我当初听到的婉转的啼鸣,与它毫无关系,只是我的臆想。
我只得带它悻悻离去。回家后把它扔在一旁,顾自去玩了。然而第二天早上,母亲告诉我,它死了,面朝下,双翼展开,身旁是没有动一下的米和水。
我伤心异常,但又极为疑惑。我把它看做美的化身,热心款待,为何它就这么离去了呢?
多年后,我偶然读到欧阳修的《画眉鸟》……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忽而又忆起起伯牙与叔齐的故事,它是否也像他们一样,不食周粟而死呢?
自然界的万物对于自由的向往,是至高无上的美啊!我因沉迷于一只鸟儿的羽毛,扼杀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是否有些残忍、有点过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