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争取每天写1000字,来保证每天工作之外大脑的深度思考。理想状态是,这1000字的质量足够公开发表。如果达不到标准,我就不发啦。内容上我会写一些日常生活、工作中学到的东西、感悟和反思、读书的笔记和思考、周围的人事物,有趣的事儿等等等等,会比每周一篇的长文更日常、更有意思点儿。希望也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20180108
今天,读了小马宋(著名营销人)的《朋友圈的尖子生》中冯鑫(暴风集团创始人兼CEO)的一章,小马宋聊到他第一次见冯鑫的经历,当时他去暴风面试,问了冯鑫三个问题:
1. 暴风这个公司有什么坏毛病没有?(冯鑫说我不能保证暴风没什么毛病,但是我个人不喜欢的那些公司作风,暴风都没有。)
2. 如果你本人哪天万一出点事,暴风还能运行下去吗?(冯鑫说这是个好问题,但是你不用担心,应该没问题。)
3. 如果暴风不能上市,暴风还有前途吗?(这个你也不用担心,从装机量来说,暴风可能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几个过亿的客户端,就算不能上市,最次的结果也应该是被腾讯阿里之类的公司收购。)
这三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停下来思考并分析了一下,小马宋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暴风这公司有什么坏毛病?一般公司CEO想招募人才,都会大说特说公司多么多么牛逼,业务多么多么有前景,对于公司的“坏毛病”,肯定决口不提。但是了解一家公司的“坏毛病”,对于一个即将加入它的人,又很重要。小则决定了工作习惯是否和这家公司匹配,大则决定了做事是否会违背自己的处世原则。了解了公司的“坏毛病”,至少能够确定这些“坏毛病”是否在自己的容忍范围之内,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在这家公司走得长远。另外,你还可以通过CEO的回答,来看他是否足够客观,是否敢于承认公司的一些缺点,以及他的价值观是否和自己匹配。
第二个问题有意思,是想搞懂你这家公司没有了你这么牛逼的CEO,是否还能走下去?如果一家公司只靠CEO的个人能力运转,也许在商业上能“小富即安”,但是一定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比如上市),而如果这家公司能够不依靠CEO的个人能力运转,就说明公司是有有价值的产品或者品牌,或者一群牛逼人才的,这样就有了做大和长远发展的基础。这个问题决定了这家公司值不值得去。
第三个问题,不上市,还有前途吗?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是风险很大的,意味着这几年你可能没有大公司的高收入,但是一旦成功后收益会巨大,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公司直接死掉。所以这个问题,是风险评估,如果不行运气不好,最差的情况是什么,这是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冯鑫说最差也是被BAT收购,这就有了保底的收益。做一件事儿,你知道了最差什么样,如果你能够接受,那就放心大胆地去做吧。
三个问题,反应了小马宋关注的三个点:公司的价值观、做大的可能性以及自己能获得的最差收益。
我曾经也想过面试时要问对方的问题,大概三个点:
1. 成长机会:一个是公司的成长机会,比如先进性,是否是头部产品等等;一个是我自己的成长机会,比如是否参与最重要的工作,工作是否有挑战性和创造性,是否有特别厉害的老师等等。
2. 认识牛逼人士的机会
3. 工作内容是否足够喜欢,我是否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总结来说,我的关注点偏个人成长,而小马宋的关注点偏公司成长,因为他处于已经积累了足够能力的阶段,作为VP级别加入公司,当然关注的是公司层面的事情。希望我积累几年之后,也能达到这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