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诗中的“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事”指晚唐的甘露之变。
晚唐时,宦官势力已经很大,甚至连皇帝都辖治不住他们。皇帝为了铲除宦官,特地任命一批新的官员,制定周密的计划。然而,实施的时候出了差错,宦官疯狂反扑,大批官员因此被杀。
诛杀宦官失败,皇帝也灰头土脸,宦官们虽还不能直接杀掉皇帝,但是将皇帝变相地软禁了起来。
这场事变发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原定计划是令人报告宫中的一个院子里天降甘露,皇帝命宦官们前去察看,借此将他们一网打尽。所以后世称为“甘露之变”。
睿智的作者早就察觉到宫廷中政治斗争的险恶,因此一直向皇帝上书,请求外放为官。甘露之变发生时,他在洛阳为官,躲过了这场浩劫。
惊闻事变,他心有所感,写下这首诗:
祸福难测,我从长安早早退出,看上去好像拥有未卜告知的本领。
你们一同被害之时,我正独自一人走向青山绿水。
想象一下你们该是多么的悲惨:临刑之时,想要索要素琴弹奏一曲,是没有时间的吧?想要再牵着黄犬出城打猎一次,应该也难以实现。
麒麟和龙虽然尊贵优雅,可是一个被做成肉干,一个被剁为肉酱,反而不如我这只在黄泥中摇着尾巴的乌龟了。
颈联中用了两个典故:晋代的嵇康,临刑之前要过一张古琴,弹了一曲《广陵散》,抒发心中愤懑和痛苦;秦丞相李斯,与儿子一同被处死刑,临刑前,他悲伤地对儿子说:想与你再牵条黄狗出城去捉兔子,是再也不可能的了。
虽然作者躲过了灾祸,但是通读全诗,可以感觉到他并没有庆幸,有的只是对同僚们的同情和惋惜,诗句中充满着深深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