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复旦大学黄有光再次提出一夫多妻制,因为一些《网易财经》等媒体的讨论此举是否可行引发热议。
其实一夫多妻早已存在,只不过没有搬上台面上说事罢了,此刻才说,先人们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
一夫多妻古来今往一直存在。在民国时期,若是一家人有三四个儿子,但是没钱娶妻,那么他们会娶一个妻子,老大、老二...等等一块共用,不过在城镇化的今天看来真的是匪夷所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立法一夫一妻,为何要立法?因为法不立不足以禁止。
最近这几年的共享经济也算是真火,从刚开始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到现在提出了共享人妻。
其实就单车等物品来说,人们使用并无太大的心理压力。随用随取,方便。我就喜欢在不忙的时候,骑着单着让风吹动着我的头发,就像风一样自由。共享经济除了可能的随处占地等不良因素,其他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
中国人口众多,现在网络化使得人们的思想极易被他人的观点所改变,人们越来越宅,越来越热衷于攀比...这些已经成为了共性,人有我也得有,哪怕付出不合宜代价我也要有。
现在的人们择偶变准基本都是高不成低不就,一拖拖到30出头。这叫什么?这就看不清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定位。
有两点我是有点担心的。
1.中国90年代施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虽说规定男女一样,但是到了实际生活来说,有多少人是偷偷提前检查了男女才让生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一来不就男女比例失衡了嘛,黄有光提出男女比例是117:100,我觉得他是说少了。100位女性、男性至少是120位起步。就拿身边的例子来看,是不是发现女的大学一毕业,基本上2-3年就结婚了,比例超多90%;但是男的呢?2-3年结婚的比例有多大?不足40%。为什么,因为女的一般都被有社会资历,条件更好的前辈们,大几届的顺走了。当下的你怎么办要么努力赚钱,找随后毕业的女的,要么就自保多福吧。
2.物质化、网络化让人们更加封闭。日本是一个例子,宅。为什么宅,因为房地产等等物价高、交朋友的时间成本高、情感回报率低,就导致了现在的日本生育率低、结婚率低。中国现在呢?是不是发现已经和日本同轨道了?
人生漫漫,人的一生一定是追寻什么来的。摆好自己的心态,感情只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别人怎么说,那是别人的。你若想做,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