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一
在一次公司的例会上,老板分享了一件他和六岁儿子的小事。听完后,我感触很深。
有一天,幼儿园放学的儿子和他说:“爸爸,今天我不想去上英语班了。”他没有任何情绪变化的问儿子:“为什么?”儿子说:“爸爸,每次去英语班都学习的特别晚,我喜欢的动画片早就演完了!”听了儿子的原因,他想了一下,然后他语重心长的和儿子说:“儿子,爸爸的工作是尽一个老板的职责,管理好公司;而每天去上英语班就相当于是你的工作,和爸爸一样我们都得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能说不想去就不去了。”
听了他的话,儿子说:“爸爸,您送我去英语班吧,我要对工作负责”。
二
俞敏洪老师的女儿,也曾有过不想学习钢琴的想法,那时候,他女儿在钢琴上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绩,八岁时就考了钢琴10级。在加拿大,10级是钢琴的最高级 。 之所以不想学,是因为俞老师的太太以为家里就要出一个钢琴家了,于是,她开始给女儿加量。本来是每星期学习一个半小时钢琴,增加到每星期五个小时 ,这使孩子一下热情骤减,纠结了不到一年,就跟他说 :“老爸,我不学了,我对钢琴没有兴趣了。”
听了女儿的话,俞敏洪老师当时先告诉她:“没有兴趣就不学了,不论你学不学钢琴,老爸都知道你曾经是‘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的第一名。弹不弹钢琴你自己决定,这是老爸对你的一贯原则。”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孩子没有兴趣,逼迫她继续学习, 就会使她产生逆反心理。他想让孩子停顿一段时间,调整好情绪。
后来,俞敏洪老师又利用陪女儿听音乐会的机会,告诉女儿说:“我当时让你学琴,是希望你将来能多一个伙伴,长大后,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孤单的时候,如果那时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能有一架钢琴陪伴你,你就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因为你能倾诉。”最后他又告诉女儿说:“我不希望你这么轻易就放弃钢琴,但是,我不会强迫你弹钢琴。”
正是俞敏洪老师的这种对女儿肯定和不强迫的做法,使得他的女儿不仅自己去练琴了,还比以前更刻苦。
三
以前我还在培训机构做英语培训师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这位家长每天都会在微信上向我请教英语的发音,请教后还会多次给我读,直到我说发音很准确了,才肯作罢。
这位家长的孩子是我培训班的学员,这位学员的英语水平较其他学员比明显差一些,上课期间也不爱发言。微信群也不经常说英语。他的母亲对于孩子的问题既着急又头疼,一直在和我沟通,再一次沟通中她提到说自己英语不好,在家里也帮不到孩子,所以才有了上边微信向我请教发音的情况。她想和孩子一起学习英语,一起进步,更希望成为可以给孩子提供帮助的妈妈。
后来在听这位学员微信群说英语的时候,明显感觉进步很大,语音语调也越来越像模像样了,在群里说英语的频率也提高了,我和他母亲沟通了这一情况,她的母亲也很欣慰,激动的告诉我:“我和孩子一起学习后,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也越来越高了。”
作为家长,要时刻告诉自己,要以长辈的身份去教育孩子,更要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孩子。
作为家长,要知道大人有的自尊,孩子也有,并且更强烈,教育孩子的前提是要维护好孩子自尊心。
作为家长,更要知道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沟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好的教育是: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是肯定孩子并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更是愿意花时间和经历陪他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