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敲开中华文明之门
中国的开端在何时?最早的中国在哪里?这是一个涉及古老大国文明本源的问题,“中国”成为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诞生在哪里?又是如何崛起的,经历过怎样的辉煌?就是在河南西部偃师二里头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单说中国之最,我们的前辈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式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和兵器群,以及最早的铸铜作坊等考古人员又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的大型宫殿建筑和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和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等。一系列之最的背后,蕴藏着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家,也蕴藏着中国诞生的秘密。
20世纪初,一位来自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他和中国政府的考古人员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仰韶古人类活动的一个遗址,距今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远古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制陶、狩猎、捕鱼,已经具有很高的生活智慧。通过对仰韶村发掘的出土文物的系统整理,1923年,安特生正式发表了《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在分析仰韶文化的性质时,他认为仰韶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前身,仰韶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国存在史前文化,并且中国文化的根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代,仰韶文化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文化,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以来的80多年里,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其他地区,又陆续发现了同样性质的村落遗址1000多处。按照考古学的惯例,它们都被统称为“仰韶文化”。这些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湖北,青海,等九省区,其中有很多考古发现,如陶器制造、纺织、绘画、雕塑、文字、历法、宫室营建等,与文献记载中炎帝黄帝时代的创造发明相吻合。这对我国继完成夏、商、周断代研究后开展的“五帝探源”工程意义重大。可以说,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将从仰韶文化遗址中找到了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