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英国爱尔兰女孩,漂洋过海到美国布鲁克林工作,学习,生活的故事。她从刚开始的不适应,上班对顾客冷漠,到下班去学习来提升自己,参加聚会拓宽交际圈,找到自己所爱之人的经历。
剧情虽然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但有几个画面,我还是印象颇深:
离别
女主站在高高的轮船上,和站在岸边的妈妈,姐姐挥手道别,她的眼里含着泪水,直到轮船开出,才流下了眼泪。妈妈由于无法接受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打拼,所以还没等船开就已经离开了送行的人群。
离别,总是会令人伤心。
我离开父母远走高飞时,原以为我会开心地笑出声来。谁知却哭了很久。
父母怕我不习惯一个人座火车,特意陪我座了一个多小时的火车。直到列车员一个劲地喊“XX到了,该下车了!”他们才下车!
路上一直叨叨着让我多保重身体,注意安全。而我则只知道哭,不停地哭。惹得连平时从不哭泣的妈妈也受了我的影响,掉下了眼泪。
因为前途未卜,有太多的不得而知,不知自己会面对一个怎样的天外之天。
可真到出去时,才知道老爸做的饭多么可口,才知道老妈的“大道理”都正确(想要找一个好的男朋友,首先是让自己优秀起来,只有你自己优秀,你才会遇到和你同类的人)
通信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仍是写信。
在影片里,女主和姐姐的通信,会让她减少对家乡的思念,会让她独自一人在外有所精神慰藉。
起初,我也象她一样,和弟弟,好友们通信,他们多半是鼓励我,让我不要退缩,既然已迈出了第一步,那就走好以后的每一步,千万不要走回头路。
上进
正因为女主在布鲁克林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才可以从营业员转变为记帐员。她一直在学习着。甚至为了去男朋友(将来的丈夫)家,她要学着吃意大利面。(一个手拿叉子把面条卷起来,一个手拿勺子顶着面条,这样才不至于面酱溅到四处)。
她上课休息期间和同学讨论课程,从她的眼中能看出那道渴求知识的亮光。
学习,总是能令人成长。让人忘却思乡。
我来上海进入外企工作后,开始学穿衣搭配。以前的我穿衣,那就是妥妥的国企风,而今已溶入到了上海。以前,我会觉得我的穿着非常的“考古”,一点也不fashion。虽然现在的我仍不fashion,但不out。
当你原来所生活的城市,让你不再渴望去深入了解,没有什么动力让你去上进,你不想再重复着别人相同的生活。此时,就是该离开这一成不变生活的时候。
在你启程之前,你要明白你想做什么,想干什么,也许你脑子里没有任何想法,那么去上学去充实自己!选一个你喜欢的专业,认真读完,将来在工作和学习中你会有所领悟。
影片,也给我带来一些困惑,不知看过的朋友们,对以下两个问题,有何高见?
女主的妈妈,为什么不愿意让女儿去过属于自己的生活呢?虽然她嘴上并未明说,但行动已经证明:一次是女主最初离开爱尔兰时,母亲和姐姐前去送别,母亲还没等船开出,就已离开。还有一次,是女主决定回布鲁克林和丈夫相聚,妈妈在还没有到说晚安的时间说了“晚安,再见”。
可能,母亲觉得女儿无法陪她一起生活,所以。她决定先适应起来没有女儿的日子。
女主是如何决定?选择和丈夫团聚,而不是和高富帅一起?影片中,只看到女主给高富帅留了一封信,表明她的态度。并没有表达出女主是如何想的。
无论是在小城市生活还是在大城市生活,都要明白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和爱人的选择是一致的,那么恭喜你,你们的奋斗之路会越走越宽。无论生活有多苦(哪怕是连着几天吃方便面),你们都是幸福的!如果和爱人的选择不一致,那我也要恭喜你,因为你会更清楚你想要什么,并且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北上广深奋斗。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坚持做自己,把自己修炼得更好,相信你的好运就会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