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笔记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4.1什么是货币

货币的三个职能: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为法定货币;黄金属于商品货币。

C通货;M1通货+活期存款;M2通货+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

4.2货币数量论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物价×交易量     MV=PT

上式被称为数量方程式,由于交易量是非常难以确定的,我们用总产出Y来代替交易次数T,式子变成了

MV=PY

4.2.1货币需求函数

(M/P)^d=kY

我们把M/P来表示货币可以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这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它衡量了货币存量的购买力。PS:上角标d并不是指数,而是需求函数的标志。当货币需求(M/P)^d与货币供给相等时,得出M/P=kY,整理后与前面的数量方程式对比,会发现V=1/k。

如果我们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就会发现第二章的名义GDP,即PY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

4.2.2货币、物价和通货膨胀

还是回到货币数量方程式,上一章我们讲过生产水平Y由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本章讲了货币供给决定了名义价值PY,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数量决定了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即GDP平减指数。百分比变动形式如下:(PS:由于相乘的百分比数量级会非常小,因此相乘的百分比变动等式打开括号以后,会约掉多余部分,使下面的等式几乎成立)

M变动百分比+V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

上式中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而生产量由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决定,也看作不必那,因此V与Y的变动百分比为0,货币供给决定通货膨胀率。

4.2.3金银币铸造税

随着货币的发行,会产生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导致持有货币的人持有的货币购买力下降了,因此可以看作他们承担了发行货币的一种隐形的税。

4.3通货膨胀与利率

4.3.1两种利率

银行支付利率为名义利率i,而购买力增加为实际利率r,通货膨胀写作π,我们得到下面的式子,即费雪方程式

i=r+π

现在一个人要发行债券,由于通货膨胀率在发行时是不能明确知道的,因此只能以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预期的实际利率,这被称为事前实际利率,而真正实现的利率被称为事后实际利率。

4.4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4.4.1持有货币的成本

货币存银行有利息,放在家里没有利息收入,因此持有货币就损失了利息收入,这种机会成本就是持有货币的成本。显然利率越高,持有货币成本越高,那么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应该就越少。同时本章前面提到货币量由生产水平决定,因此得到了新的货币需求函数:

(M/P)^d=L(i,Y)

如果结合费雪方程式,那么进一步变成

(M/P)^d=L(r+π,Y)

π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如果预期M上升,尽管M没有变化,但是会导致π上升,然后i上升,最终导致货币余额的需求下降,而M并未变化,所以价格上升。

4.4.2通货膨胀成本

预期通货膨胀成本:通货膨胀税、菜单成本、不改变菜单的成本、税收、生活不便

未预期通货膨胀成本:固定养老金、债务贬值

4.5恶性通货膨胀

4.6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即区分了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这对研究长期问题是有效的,但是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无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