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书为友,我确信是生活对我最为宝贵的馈赠。于是,闲暇之余就以读书为乐:《最好的方法给孩子》、《我们仨》、《孩子你慢慢来》、《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都让我收获颇丰。
王芳老师的《最好的方法给孩子》一书在阅读的时候就让我忍俊不禁,多次分享,推荐大家阅读,而且越早读到越好。而《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给我的感觉却不同,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作为老师,作为母亲,理当多点耐心,多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毕竟教育是慢的艺术。
在读到《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每次拿起书都让我不忍放下,只想一口气读完,了解作者书里的内容。作者的每一种方法,每一种建议都让我觉得难能可贵。优秀的孩子成长的环境并不都是物质上极其优越的,但是面对现实的成长环境,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能够在走了弯路,有了挫折之后,仍然成长优秀,这其中既有孩子的努力,也有作为父母的用心付出。我庆幸,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有我机会接触到这些书,有机会了解到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脾气,如何带着孩子一路走下去,在她们成长的过程者,给予她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营养,让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在这个网站发达的时代,也许微信成为许多人的人生必修课,朋友圈是我们每天必逛的一条华尔街,常常的是随便的浏览就会用去我们几个小时的时间,其实朋友圈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在那里,或者你已经找不到朋友的身影,找不到生活前进的动力,也找不到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当你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应该把低头看手机的时候努力去缩减,定时去看,每次浏览多久,做一些重要的回复就好了。其它的时间就可以用来读书,写作,书法,运动,沟通,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读后总要输出,关于写作,有那么一段时间没有认真的坚持去写,总是感觉到言之无味。那天跟女儿聊起来,我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日子里,我还常常的给电台和《草原青年报》投稿,还常常的被采纳。后来就做为公司报纸和杂志的通讯员,常常的投稿,那个时候稿件被录用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为每天往返于家和工作之间,很多的生活感悟都很自然的变成了文字。还记得公司领导到各公司去讲课,都是带着我的《父亲与三座庭院》的音频,那个时候的创作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写了,就能够把文学串成一串串诱人的糖葫芦,读者都可以品到其中的酸甜可口,而我自己也会常常的去回味。
喜欢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期中考试,作文跑题,一分没得。爸爸带着伤心的我去散步,舒缓我伤心的情绪。但是此后作文就再没有成为我学习的什么牵拌,特别是高三的时候,我的作文常常就成为范文,让老师拿来在课上解读。其实归根结底是我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父亲,小的时候给我们订阅很多的杂志,给我们讲很多的故事,给我们创造了读书的环境。读书可以废寝忘食,我们很早的时候就喜欢读《三侠五义》、《红楼梦》、《西游记》、《杨家将》、《水浒传》,反正是爸爸书架上的书,我们都尝试着去读。爸爸教我们查四角号码字典,我不会还哭鼻子。爸爸把字写出来,让我们照着他写的字去练习,爸爸在硬笔书法和软笔书法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我们能够学其一二也算是不枉我们曾是他的儿女。在这个过程中哥哥和弟弟的软笔书法练的不错,弟弟的象棋下的很好。父亲还有很多的技能是我们没有学会的,他可以自己织毛袜子,可以自己刻挂钱,自己写对联,研究周易,帮我编辫子,数不胜数。也常是这个时候,想到父亲,想到昨天,这话闸子如开了闸的水库,肆意流淌。
回到今天,回到书桌前,面对电脑上的文字,我想我也在默默的寻着爸爸的路在走,我也期待有一天,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是父亲的女儿,一个坚强的人,一个努力的人,一个善写善读的人,一个用心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