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我都会把家里彻底清理一遍,因为平时懒得整理,想把活都攒下来留到周末。
除却出去遛娃的时间,我基本就是在每个房间游走,洗洗涮涮,然后想着给娃做一些比较费时费力的食物,算是每个周末的家庭仪式。
之前不忙的时候,我还会挑一部经典的迪士尼电影,拉上窗帘,打开投影,花上两个小时,陪娃看一场电影。
后来投影仪出了毛病,一直没有拿去修,索性就开始用电视,但是能选的电影实在太少了,这项家庭活动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今天突然就觉得,我在带娃这件事情上,或许也真的是太过佛系了。
不管怎样,每天还是要抽出和孩子互动的时间,陪他们看书聊天,或者是疯玩一会儿。
我认真琢磨了一下,我留给孩子的东西太少了,尤其是这半年,我似乎用了一种“不负责任”的带娃方式,在他们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远远不够不说,还有点儿敷衍。
检讨一下,更正过来,每天晚上要抽出一个小时的亲子时光。工作提前搞定,自己的任务量自己想办法,不能用忙的借口去缩减陪伴孩子的时间。
近来越来越觉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修行,不是这不满意,就是那不顺心。
谁也不能为生活定一个完美的模板,生活的模式各不相同,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还是悲惨的,参照物不一样,你的生活幸福度就不一样。
送女儿跳舞的时候,跟一个朋友聊了很久,就突然觉得,这个世界真正能托付的人,或许只有日趋强大的自己。
整个周末,我的手机就成了摆设,我几乎不看聊天消息,而是在带娃的时候,尽可能地跟接触到的人群说话。
或许以前自己算是个冷漠式的人,不是交情好的朋友,不愿意过多去了解别人的生活。
然后慢慢熟络了之后,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就聊开了,就突然有点儿悲壮地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被上帝开过枪的筛子,只是洞口多少的区别,却无一例外漏风。
是岁数到了吗?只是发现当初只是一味地傻,不知世事险恶,人心难测,却带着一种莫名的笃定,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而如今经过生活的水深火热,反倒带着一种旁观者的淡定和理性,想的不是如何避开,而是趟了这趟浑水后,如何能依旧保持住优雅的姿态。
只是啊,再努力一些,强大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