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我读过的关于如读书这个话题的文章方面,有两篇让我觉得很有价值。这里所谓“很有价值”是指读完他们之后我就迫不及待的开始在脑海里重复文中所言之要点,这是一种读了很重要的书或文章后一个最直觉的反应;另一方面,正如有价值的书是能让自己愿意一再重读、回忆的书一样,每当遇到“如何阅读”这个话题时,我常常会想起这两篇干货满满的文章。一篇是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里的第一篇《谈读书》,另外是一位背景有些复杂的“日本人”小泉八云所写的一篇散文《谈阅读》。为什么我觉得这两篇文章非常好呢,不仅仅因为他们涉及到读书习惯、读书品味、选书标准这些普遍而重要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读者,我能从他们的论述中检视自己的阅读情况,同时读完他们的作品后,让我不禁感叹“做一个专业读者是件非常严肃重要,且困难且有价值的事情”,能让我再次对经典、对读书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不再感觉那么浮躁或迷茫。
首先让我受到冲击的是他们对读书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让我有醍醐灌顶和不禁汗颜的感觉。随便摘录几则吧。小泉先生说“除非一个人能对一本书的内容谈出一点独到的见解,那就不能说他真正度过了这本书”,“能够读一本书的文字或字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一个搞学问的人首先要记住的是不应单纯为了消遣而读一本书。”朱光潜先生也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别的事都可以学时髦,惟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这些看似漫笔的叙说直戳今日阅读习惯的不良风气,如跟风买畅销书、读书不够深入、读书习惯不好,仅仅为了消遣而读。
针对以上不良风气,他们也都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在他们共同的认知里,读书不是一件可有可无,消磨时光的小事,它必须被我们严肃对待。小泉八云提出,我们读书应该像读科学作品一样去从各个方面对书进行仔细全面的审视。他甚至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鲜的观点”成人应该向儿童去学习如何读书“,有孩子的人们不妨想想自家孩子是如何读书的,孩子们是不是经常会把一个故事翻来覆去的听,虽然我没有孩子,但不止一位同事告诉我他们孩子喜欢听哪个故事,就会缠着家长不断重复一个故事,放佛永远不会腻似的。在小泉八云先生看来,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读书方法——”肯定地儿童只能阅读非常粗浅的东西,但是他读的非常彻底,他对他读的东西不断的想啊想;一篇短小的童话读后会占据他的心灵一个月。他的全部幼小的想象的精力会花在这个故事上。“这其实就是说,读一本书不能心浮气躁,而要学会耐心、学会反复体会涵咏,直到我们真的读透了这本书。小泉八云在文中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编辑如何从千篇书稿中为读者挑出最优秀的书籍,那些最优秀的编辑能够”慧眼识书“,首先是离不开大量的经验积累,能够从很多书里边快速判断出哪些书有潜在价值,那些没有读的必要,其次,他们会对留下来的书进行通读,接着隔一个月,再去回忆这些书,经过一周的沉淀,其中几本书可能无法在他们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于是他们会集中火力,从题材、技巧、思想、文学性之等方面再次读这本书,从中选出最一流的以飨读者。这与朱光潜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 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朱光潜先生说”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必须甚加选择。“有了谨慎的读书方法后,还要注意选择哪些书来读,时间有限而书籍无限,现实情况是不允许我们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放在读书这一件事情上,那么选择什么书来读就尤为重要。不能抱着”装在篮子里的都是菜“的随性态度去读书,也不能拿着一个名人学者所列的必须清单去读书。小泉八云先生认为,要读就读经典,读哪些经受了好几代人意见的考验的书,那些没有被我们的时光忘却的书,那些在人类历史长河里没有被淘汰的书。另外,他们也提醒我们,不会有放之四海皆准的”书单“,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读其中最优秀的作品。
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来自不同国家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优秀的人同样也能吸引优秀的人,就是在朱光潜先生的这篇《谈阅读》里,他列举了自己所喜欢的书,其中便有小泉八云关于日本的著作。此外,朱光潜作为我国美学权威还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向我国读者介绍小泉八云这位如果不是很熟悉日本文学(但一旦接触日本文学,不可能绕过此人)就不会了解的作家。这篇就叫做《小泉八云》的书里边,介绍了小泉八云的生平经历,他和日本这个国家、日本文学的渊源、他的贡献等。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这位作家的喜欢。事实上,小泉八云并不是日本人,他是一个混血儿,经过了许多漂泊之后来到日本,当时正值明日维新时期,日本大学纷纷聘请来自西方的教授,小泉八云是”西学东渐“这个过程里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他的散文很有意思,后来取了一个日本妻子,随日本夫人的姓”小泉“,后来德国留学回来的另一位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接替了他的大学职位。这些文人轶事暂且打住,在这篇写小泉八云的文章里,朱光潜先生还介绍了这个“洋日本人“如何写书,也是沥尽心血,啼血成书。所以说,这些文学大家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态度极为耐心。小泉八云自己也说”缺乏耐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阅读也不例外。“
总之,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大家可以去读读這两篇小文章,相信对我们如何能更好的阅读有莫大的帮助和启发。
读书,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