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课题。之所以称为"课题",是因为我把"真诚"看作一个需要"不断升级的概念",不断思考、不断践行、不断打磨……每当我对生活的理解深入一层,对"真诚"的理解也随之改变,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
(1)
"真诚"的概念
百度百科对"真诚"的解释是:真心、实意,坦诚相对,从心底感动他人而最终获得他人的信任。
这个定义可以分解为5个关键词:真心、实意、坦诚、感动、信任。如果把这5个关键词用5个圆圈表示,那么"真诚"就是这5个圆圈的交集。
如果我们的言行,不包括或者只部分包括上述的5个关键词,就不能算是真诚的行为。比如,人云亦云,也许能暂时获得别人的信任,但没有坦露心声,不是真诚;固执己见虽未掩盖真实想法,但无法制造感动,不是真诚……真诚应该是自然流露,是换位思考,是互动沟通。
(2)
很多时候,你只是以为自己很真诚。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真诚"也许只是看上去"很真诚"或者只是我们以为"很真诚"而已,但它并不是真的真诚。
有些时候,有些事物,从反面描述比从正面描述更为容易。如若先仔细说清楚哪些"不是真诚"之后,对"真的真诚",可能就不言自明了。
①"没有细节的赞美"不是真诚
社交中,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但如果你的赞美总停留在"很不错""真好"而不是具体到"哪方面不错""为什么好""你羡慕对方的原因"等等细节的话,这样的赞美也许发自真心,却没有实意,因为你连花心思琢磨下对方好在哪里都懒得做,又怎能算真诚呢?
②"好为人师"不是真诚
别人遇到问题向你求教,或者你有好东西拿出来分享,这个时候把自己知道的毫无保留的告诉TA,大家相教与长共同进步是一件很美的事。但如果你因此产生了"高高在上"或者"自己比别人强"的感觉,那么分享就会变成刷"存在感",你所传递的东西就会开始变质。别人即使在你这里有收获,也会很不舒服,更谈不上感动。
③"总想改变别人"不是真诚
心理学有一个概念叫"认知选择",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只能听见自己想听见的。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由他生活的环境、思维、经验、习惯……等诸多因素构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很多事不存在对和错,只是角度不同。当别人和你意见不一致,就觉得很生气,甚至想改变别人,实际上是一种很自私的行为。
也许你会说,有时候的确是别人不对,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吃亏啊。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用"行动"让对方改变,反而更有效。
我曾苦口婆心的劝说L君学英语未果;劝说C君健身未果;劝说D君学吉他未果……可我就是觉得学英语有用啊!可我就是觉得健身好处多啊!可我就是觉得会一门乐器非常酷啊!我是真诚的想要他们和我一起进步啊!
如果我用这种"真诚"去改变他们,那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这个时候,放弃"劝说"而是去"行动",通过不断"践行"自己说的,并最终通过自身的改变,让他们自己去看、去评判、从而做出选择。这才是"真诚"的行为。
(3)
一个另类的方法论
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锻炼真诚的品性——就是,当别人取得成绩时,真心的为TA感到高兴。也许你会说,这还不容易,我就是这样的人啊!但是,如果TA是你的竞争对手呢?如果TA是和你关系不好的同事呢?你还会真心为TA高兴吗?
我在践行中,发现了一个"秘密"——这个时候,如果你抛开个人恩怨,假装自己很高兴(请注意,这里的"假装"不是指你心里不高兴,但外表装成高兴的样子。而是,你给自己营造一种高兴的情绪,比如把TA假想成你的朋友,你的师长,或者你喜欢的人,总之你要让自己内心真的高兴起来),你会发现装着装着,你的情绪就真的高兴起来了。
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慢慢的,你练成了一种能"看到别人的好"的能力。从此,你的"真诚"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4)
真诚是一种品性,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上述的三种行为和一个方法论,是我在践行"真诚"的过程中走过的"坑"和"路"。
如果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有兴趣,可以把你们发现的"坑"和"路"告诉我,并和我一起去寻找那些在成长的道路上,还未发现的"坑"和"路"。每跳过这些"坑",我们就对"真诚"的理解加深一次,每走过一些"路",我们内心对"真诚"的概念就升级一次。
真诚,让人交到真诚的朋友,甚至他们还会进一步转变成你的战友。
真诚,比什么都重要。